教育心理學(A類)
第一章 緒論
本章目的:
掌握本學科最一般的概念群,了解其發生、發展的經歷,知道一般的研究方法。學習秘訣:在本章學習中若有不明白的問題,可以暫時擱置,待到后續章節學習后自會明白其中大部分,小部分不明白的也得請教教師。
第一節 學校教育心理學研究的對象與范圍
1. 學校教育心理學:學校情景 學與教 基本心理規律 科學而非藝術 心理學分支 與其它學科的區別當抓?。簩ο?、手段、領域、階段等的獨特性。(主要可能出現題型:多種題型皆可,屬于本章重點知識。)
2. 學習本學科的意義:(學習的時候主要把握題目)
(1) 增強對學與教的理解。(原文是教與學,但是依據上下文,應該是學與教才是最佳的順序??荚嚨臅r候可能不會計較先后次序。)
(2) 是所有教師應該具備的專業基礎修養 (重點詞匯)
(3) 有助于教學經驗的科學化總結與升華,從而實現教師由教書匠向專家模式轉化。
(4) 給學校教育、教改和教研提供了理論與方法平臺。
以上四個部分可能題型是簡答或論述。
學習秘訣:用馬克思主義哲學關于理論與實踐關系的一般原理來回答就會有不小的裨益。
第二節 發生、發展以及現狀與趨勢
初期:1903年 桑代克(美國)——《教育心理學》標志教育心理學誕生,1913年桑又將其擴展成《教育心理學大綱》,分為:人的本性,學習心理,個性差異及其原因三個部分
過渡階段:體系龐雜,但是雜而不精,沒有取得實質的突破,是后續發展必要的準備階段,呈現出百家齊鳴、百花齊放的局面。
發展階段:
這階段以美國和前蘇聯主導局面:
美國的:
布魯姆:1913——教育目標分類 1956 ,人類的特征與學習 (代表作)1976
布魯納:1915——教育過程 1960
加涅:1916——學習的條件 1965
奧蘇貝爾:1918——教育心理學
安德森:現代行為主義教育心理學家 《教育心理學:教與學的科學》與富斯特合著 1974
蘇聯的:
加里培林 贊可夫
現狀與趨勢:
1. 學與教成為中心問題
2. 研究手法越來越信息化,越來越先進
3. 重視個性化教學與指導,將教學日趨演化為學習促進
4. 認識、情感、技能的全面統一,強調情感等非智力因素在教學中作用、地位的研究
5. 人本主義對學校、課堂的影響日益加劇
以上學習秘訣:就是依靠加以區別的記憶。
第三節 書上六點,歸納為四點
觀察(分一般觀察與實驗觀察)、調查(分普查、抽查、臨床個案)、實驗(自然實驗、實驗室實驗)
書上的幾點不太好,不成體系,不方便記憶,也不合乎人們一般認識的規律,如此也許好一點。
本節為本章的次點,記住我說的那行字就足夠了。至于內容,在初中物理、化學想必老師已經講過,不再多說。
——————————————————————
附錄:
第三節涉及到的概念詳解:
1、觀察法:在學校教育過程直接觀察被試者某種心理活動的客觀表現,從而了解被的一種研究方法。(優:方便易行,符合實際;缺:不能對心理活動的進行施加影響以更深入地了解它的過程)
2、調查法:通過相關材料間接了解被試的心理活動。(優:利于從不同的場合多方面發現心理學問題,以驗證研究的結果;缺:不易排除外來因素)
3、教育經驗總結法:有目的地整理來自實踐中的教育經驗,并從中提煉心理學規律的一種研究方法。(優:▲常能保證它本身的實踐效用,是此法高于其他方法之處;缺:記錄不夠全面,過程控制不夠嚴密)
4、※自然實驗法:是在學校教育的實際情況下按照研究的目的而控制和變更某些條件,以觀察被試心理活動的研究方法。(優:有主動性和嚴密性,▲是學校教育心理學最常用和最適用的一種方法)
5、實驗室實驗法:在心理學實驗室內按照研究目的,嚴格控制和變更某些條件,以觀察被試者心理活動的研究方法。
6、臨床個案法:是對學與教的個案作詳盡的觀察、評量與操縱的研究方法?!喗茏钕炔捎眠@種方法研究認知發展。此法不僅對理論的建立、發展和驗證有用,且是是因材施教的必要前提和基本技巧。
7、關于研究方法的選用:
⑴要求有極高的思辨能力并能綜合運用各種方法——基礎研究(基本理論性質的研究)、
⑵以自然研究、經驗總結和調查為主——外推研究(中間性質的研究,指向實際問題,但把實際問題簡化研究)、
⑶臨床個案法、經驗總結法、調查法、觀察法和自然實驗法都可能經常使用——應用研究(解決學校教育教學實際問題的研究)
真題試題:
試題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