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意識與注
一、意識的含義:心理學上的意識有兩層含義:一是把它當成心理的同義詞使用,
第二層是.指人類所獨有的一種高水平的心理活動,指個人運用感覺、知覺、思維、記憶等心理活動,對自己內在的身心狀態和環境中外在的人、事、物變化的覺知。包括對外部事物的覺知;對內部刺激的覺知和對自身的覺知。
二、意識狀態:一)可控制的意識狀態,是意識的主要狀態。二)自動化的意識狀態 三)白日夢狀態 四)睡眠狀態
三、注意及其特點、功能:
注意:心理活動或意識在某一時刻所處的狀態,表現為對一定對象的指向與集中。
特點:1.指向性:人在每一瞬間的心理活動或意識選擇了某個對象,而忽略了其余對象。
2.集中性:當心理活動或意識指向某個對象的時候,它們會在這個對象上集中起來,即精神貫注,興奮性提高。
功能:1.選擇功能 2.維持功能 3.調節功能
四、注意與意識的關系
首先,注意不等同與意識。(注意是一種心理活動或“心理動作”,而意識主要是一種心理內容或體驗。注意提供了決定什么東西可以成為意識的內容而什么東西不可以這樣一種機制。)
其次,注意有和意識密不可分。注意的分配和緊張程度的不同,顯示了個體出在什么樣的意識狀態。
五、注意的種類:(一)不隨意注意:事先沒有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二)隨意注意:有預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三)隨意后注意:注意指向一個對象后期出現的一種特殊形式,它和自覺目的、任務聯系在一起,類似與隨意注意,但它又不需要一直的努力,類似與不隨意注意。
六、生物節律:動物和人的行為和心理活動的周期性變化。是生物有機體生理功能周期性變化的結果,它們的存在表明有機體內部存在一個“生物鐘”,隨時監視時間的進程。人的行為與四種時間循環相聯系,分別為1年,28天,24小時和90分鐘,其中日周期的影響重大。(飛行時差)
七、睡眠:人的睡眠過程可以分為五個階段
第一階段為過渡期,這一階段腦電波為α波,頻率較慢,但振幅較大。
第二階段為輕睡期,腦電波為頻率更慢的θ波,
第三、第四階段是沉睡期,以δ為主,夢游、夢囈和尿床主要發生在在個階段;
最后一個階段是快速眼動時期(rapid eye movement REM),此時很難喚醒。
整個睡眠過程一般要循環4-6次,并且REM時期逐漸延長。老年人δ波的時間很短,因此老年人一般睡不沉。
八、失眠:1.情景性是由生活情景的改變而造成。 2.假性失眠
3.節律性失眠,是指因生活秩序突然改變而形成的暫時性失眠。 4.藥物性失眠
九、夢:夢是睡眠中的奇異現象。夢具有以下特征
1.夢境主要與自己有關,自我中心是夢境的第一個重要特征
2.夢境受生活環境影響,與當前的生活環境有關是夢的第二個重要特征。同時,夢的內容具有一定的性別差異。
3.睡眠中的外在或內在刺激可以影響夢的內容。
弗洛伊德曾首先提出,人的心理可以劃分為意識、無意識和前意識三個層面。
無意識是指個體不能覺察到的心理活動和過程,前意識是指意識和無意識的過渡層面。
十、催眠:類似于睡眠又實非睡眠的意識恍惚狀態,這種恍惚的意識狀態是在一種特殊情景下,由催眠師誘導形成的。 一個人能否進入催眠狀態,取決于其受暗示性的高低。一般而言,有三種人最容易接受暗示:
平常喜歡沉思幻想的人;容易集中精神而不容易分心的人;對催眠好奇,想獲得新鮮經驗的人。
催眠誘導:催眠者運用暗示性的語言,對受暗示性較高的個體進行誘導,使之進入催眠狀態的過程。
催眠狀態下的心理特征:感覺麻痹、感覺扭曲和幻覺、解除抑制、對催眠經驗的記憶消失
催眠理論:1.催眠是角色扮演 2.催眠是意識的分離
心理促動藥物:鎮靜劑、興奮劑、迷幻劑
試題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