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問題解決與創造性
第一節 問題解決概述
一、問題解決的含義
(一)問題
1.定義
給定信息和要達到的目標之間有某些障礙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境。
2.成分
一是給定的條件,這是一組已知的關于問題的條件的描述,即問題的起始狀態;二是要達到的目標,即問題要求的答案或目標狀態;三是存在的限制或障礙。起始狀態到目標狀態之間不是直接的,必須通過一定的認知活動或思維活動才能找到答案。
3.種類
從給定狀態和目標狀態是否被明確界定的角度來分,可將問題分為兩類:
結構良好問題(界定清晰的問題)與結構不良問題(界定含糊的問題)。
(二)問題解決的特點
問題解決是指個人應用一系列的認知操作,從問題的起始狀態到達目標狀態的過程。
問題解決有下面幾個基本特點:
1.目的性;2.認知性;3.序列性。
(三)問題解決的過程
1.發現問題;2.理解與表征問題;3.提出假設;4.檢驗假設。
二、解決問題的一般方法
(一)算法式
算法式指把解決問題的所有可能的方案都列舉出來,逐一嘗試。
(二)啟發式
啟發式指依據經驗或直覺選擇解法。在啟發式法中,常用到的有:手段一目的的分析法、
后推法、簡化法和類比法幾種具體的方法。
三、影響問題解決的因素
1.問題的特征;
2.已有的知識經驗;
3.定勢與功能固著。
四、提高問題解決能力的教學
(一)形成有組織的知識結構
1.幫助學生牢固地掌握和記憶大量的知識;
2.提供多種變式,促進知識的概括;
3.重視知識間的聯系,建立網絡化結構。
(二)教授學生運用策略
1.結合具體學科,教授思維方法;
2.外化思路,進行顯性教學。
(三)促使技能達到自動化水平
(四)培養思考問題的習慣
1.鼓勵學生主動發現問題;
2.鼓勵學生多角度提出假設;
3.鼓勵自我評價與反思。
備考輔導:2013年教師資格HD高清課件全新上線
試題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