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心理健康
一、心理健康的標準
1. 心理健康定義:廣義,心理健康是指一種高效而滿意的持續的心理狀態;
狹義,心理健康指人的基本心理過程內容完整、協調一致,即知、情、意、行、人格完整協調,能適應社會。
2. 界定一個人心理健康與否的三條基本原則:(了解)
①心理活動與外部環境是否具有同一性 ②心理過程是否具有完整性和協調性 ③個性心理特征是否具有相對穩定性
3. 心理健康水平的三個等級(了解):一般常態心理、輕度失調心理、嚴重病態心理
4. 心理健康的標準(重點)
①有正常的智力水平
②能夠了解并接受自己
③能與他人建立和諧的關系
④善于調節與控制情緒
⑤有良好的環境適應能力
5. 增進心理健康的途徑與方法(了解)
①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質,預防心理障礙的發生
②開發自己的各種潛能,提高工作和生活質量
③激發自己的非智力因素,嘗試創造性的學習和工作
④提高自己人際交往的能力,增強自己的社會適應性
⑤增強自我意識,培養自我評價能力
二、心理健康與壓力
1. 壓力也叫應激,是表現出某種特殊癥狀的狀態,是由生理系統中因對刺激的反應所引發的非特定性變化所組成的。
它包括三種不同的含義:第一種,壓力是只那些使人感到緊張的事件或環境刺激;
第二種, 壓力只的是一種身心反應;
最后一種,壓力是一個過程
2. 壓力產生的原因:壓力源:軀體性壓力源、心理性壓力源、社會性壓力源、文化性壓力源
3. 影響壓力的因素:經驗、準備狀態、認知、性格和環境
4. 個體從面臨壓力到解決問題一般要經過的三個不同的階段(選擇)
第一階段為沖刺階段,發生在壓力來臨之時; 第二階段為安定階段; 第三階段為解決階段
5. 壓力的應對方法:1)不良的應對方法:依賴藥物、酗酒抽煙
2)正確的應對方法:(掌握)
①了解自己的能力,制定切實可行的目標 ②勞逸結合,積極休息,培養業余興趣愛好
③加強體育鍛煉,生活有規律,睡眠充足 ④建立和擴展良好社會支持系統,擁有朋友
⑤積極面對人生,自信豁達,知足常樂,笑口常開
⑥改變不合理觀念,通過有意地改變自己的內部語言來改變不適應狀況
三、心理健康與挫折
1.挫折:個體在通向目標過程中遇到難以克服的障礙或干擾,使目標不能達到、需要無法滿足時所產生不愉快情緒反應
2. 挫折后反應:攻擊行為、冷漠、幻想、心理防御機制
3. 心理防御機制:指個體在潛意識中為減弱、回避或克服現實沖突帶來的挫折、焦慮、緊張等而采取的一種防御手段,借此保護自己。常見的防御機制有壓抑、抑郁、否認、轉移、退行、投射、補償、合理化、反向、文飾等。
4. 挫折的應對策略:正確認識挫折;改變不合理觀念;加強修養,勇于實踐;優化自身人格品質
四、心理健康與焦慮 1. 焦慮障礙的五種類型:廣泛性焦慮障礙;恐慌障礙;恐懼癥;強迫癥;創后應激癥
2. 焦慮的應對策略:a認清焦慮狀況;
b克服焦慮的三個原則:不回避、正面迎戰、做記錄
c學會放松自己;
d運用想象減輕焦慮;e進行理性思考;f接受專業治療
試題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