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辨析題
1. 【考查要點】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教育與政治制度的相互作用”,這部分知識需要考生理解。
【參考答案】正確。正義的政治制度能夠促進教育事業的發展,如民主政治對教育權利的保障。非正義的政治制度則阻礙了教育事業的發展,如專制政治對教育權利的踐踏。
2. 【考查要點】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課程的實施”,這部分知識需要考生了解。
【參考答案】錯誤。國家課程側重于學生發展的基本要求和共同素質,在實施上具有強制性。
3. 【考查要點】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中學生常見的心理健康問題”,這部分知識需要考生熟悉。
【參考答案】錯誤。李四同學的表現為學校恐怖癥。學校恐怖癥的主要癥狀就是害怕上學。而學習焦慮癥的主要表現是畏懼學習,比如上課不能集中注意力聽課、一提到寫作業就頭疼等。
4. 【考查要點】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精細加工策略”,這部分知識需要考生了解。
【參考答案】錯誤。列提綱和利用圖形、表格是組織策略,不是精細加工策略。
5. 【考查要點】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教學的本質”,這部分知識需要考生了解。
【參考答案】正確。在教學過程中,學生不僅可以從所學的學科知識中受到思想品質教育,而且還可以從教師的教學態度、教學作風以及思想道德等方面獲得思想品質教育。因此,不論是什么樣的教學,不論教學的目的如何、性質如何、質量水平如何,只要進行并發生了教學,就會產生某種教育影響。
三、簡答題
1. 【考查要點】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活動課程的內涵及特征”,這部分知識需要考生掌握。
【參考答案】活動課程又稱經驗課程,它以學生從事某種活動的興趣和動機為中心組織課程,其目的在于使學生獲得關于現實世界的直接經驗和真切體驗。
活動課程的主要特點有:
(1)從學生的需要、興趣和個性出發設計課程。
(2)以學生的心理發展順序為中心進行課程的編制。
(3)主張學生在活動中探索,嘗試錯誤,學到方法。
2. 【考查要點】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加涅的學習結果分類”,這部分知識需要考生理解。
【參考答案】加涅根據不同的學習結果,將學習分為五種類型:
(1)心智技能,表現為使用符號與環境相互作用的能力。
(2)認知策略,表現為調節和控制自己的注意、學習、記憶、思維和問題解決過程的內部組織能力。
(3)言語信息,表現為學會陳述觀念的能力。
(4)動作技能,表現為平穩而流暢、精確而適時的動作操作能力。
(5)態度,表現為影響個體對人、對物或對某些事件的選擇傾向。
3. 【考查要點】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有意義學習的條件”,這部分知識需要考生掌握。
【參考答案】從外部條件來看,有意義學習的材料本身必須具有邏輯意義,在學習者的心理上是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學習能力范圍之內的。從內部條件來看,一是學習者認知結構中必須具有能夠同化新知識的適當的認知結構;二是學習者必須具有積極主動地將符號所代表的新知識與認知結構中的適當知識加以聯系的傾向性;三是學習者必須積極主動地使這種具有潛在意義的新知識與認知結構中的有關舊知識發生相互作用,使認知結構或舊知識得到改善,使新知識獲得實際意義即心理意義。有意義學習的目的,就是使符號代表的新知識獲得心理意義。
4. 【考查要點】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能力與知識、技能的關系”,這部分知識需要考生理解。
【參考答案】(1)能力與知識、技能的區別
①知識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主觀表征。知識有不同的形式,一種是陳述性知識,即“是什么”的知識;另一種是程序性知識,即“如何做”的知識。知識是能力基本結構中的一個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
②技能是指人們通過練習而獲得的動作方式和動作系統。技能也是一種個體經驗,但主要表現為動作執行的經驗,因而與知識有所區別。技能可分為操作技能(動作是由外顯的肌體運動實現,對象是物體)和心智技能(借助于內在的智力操作實現,對象是觀念)。由于技能直接控制活動的動作程序的執行,是能力結構的基本組成部分。 -
③知識并不等同于能力。知識和技能是能力的基礎。但只有能夠廣泛應用和遷移的知識和技能,才能轉化為能力。能力不僅包含了一個人現在已經達到的成就水平,而且包含了一個人具有的潛力。知識與能力是有區別的。
(2)能力與知識、技能的聯系
①能力的形成與發展依賴于知識、技能的獲得。
②能力的高低又會影響到掌握知識、技能的水平。從一個人掌握知識、技能的速度與質量上,可以看出其能力的大小。
③能力是掌握知識、技能的基礎,又是掌握知識、技能的結果。兩者是相互轉化、互相促進的。正確理解能力和知識、技能的關系,有助于科學地傳授知識、培養技能、發展能力,這對社會進步和個人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5. 【考查要點】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智力差異的類型”,這部分知識需要考生理解。
【參考答案】由于智力是個體先天稟賦和后天環境相互作用的結果,個體智力的發展存在明顯的差異,包括個體差異和群體差異。(1)個體差異。反映在個體間和個體內。個體間的差異指個人與其同齡團體的常模比較表現出來的差異。研究表明,人們的智力水平呈常態分布。智力的個體內差異,即個人智商分數的構成成分的差異。一般的智力測量都是由許多分測驗構成的。研究表明,兩個IQ分數相同的兒童,他們的智商分數的構成可能有很大差異。
(2)群體差異。指不同群體之間的智力差異,包括智力的性別差異、年齡差異、種族差異等。目前研究的基本結論是:第一,男女智力的總體水平大致相等,但男性智力分布的離散程度比女性大。第二,男女的智力結構存在差異,各自具有自己的優勢領域。
四、材料分析題
1. 【考查要點】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創設良好課堂氣氛的條件”,這部分知識需要考生掌握。
【參考答案】學生不愿意聽課不能強行他去聽。課堂上提倡教學民主非常重要,師生之間的“換位思考”是協調師生關系的關鍵。教師在教學時應該敞開心扉,以平等的心態去和學生交流,只有走進他們,深入其中,知其所想,給其所需,站在學生的角度設計他們喜聞樂見的教案,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則,采取適合學生心理特點和接受能力的教學方法,才是學生最為欣賞的。
2. 【考查要點】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教師的教學方式”,這部分知識需要考生掌握。
【參考答案】案例中教師對學生的提問漠視、嘲諷,按照“填鴨式”“滿堂灌”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不注重學生的參與,是典型的應試教育思想,極大地挫傷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現代教育觀強調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應當以平等的身份參與學生的學習活動,在課堂上為全體學生營造一個接納的、支持性的、寬容的課堂氛圍。只有這樣,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試題推薦:5套2013年教師資格《中學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巔峰沖刺試題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