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理論已告訴我們影響人的身心發展的因素既有社會因素,也有生物因素。雖然學校教育作為社會因素是具有主導作用的因素,但是切不可無視生物因素中起至關重要的遺傳素質對人的發展的物質前提作用。因此,面對學習成績參差不齊的學生,應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有的學生成績差是因為學習態度不端正;有的學生盡管付出很大代價,學習成績就是上不去,這就很可能是由于遺傳素質或先天的,遺傳因素的原因造成的,強求這類學生也達不到和其他優等生的一樣水平,這不僅是難以實現的目標,而且搞不好還會給這些學生造成心理負擔甚至心理障礙。使這些學生本來經過適當的教育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展的可能性受到不應有的干擾,甚至是負效應。因為這種認識和做法違背了教育科學,忽視了遺傳素質對學生學習的影響,過于強調教育的單一作用。這就如同體育老師要求全班學生100米跑的速度都能達到全校冠軍水平一樣,有的學生再刻苦訓練也是難以實現的,如果說有進步的話,也是在自己原有水平上的提高。由于每個學生的遺傳素質、環境影響、家庭教育等因素的不同,其個別差異性是客觀存在的。作為教育工作者切不可有不分什么情況,強求一律的做法。
2.【答案要點】(1)強迫癥。
(2)強迫癥包括強迫觀念和強迫行為,強迫觀念指當事人身不由己地思考他不想考慮的事情,強迫行為指當事人反復去做他不希望執行的動作,如果不這樣想、不這樣做,他就會感到極端焦慮。有人認為,強迫觀念與強迫動作是我們無意識地防止具有威脅性的沖動進入意識的一種替代方式。根據小麗的表現等可以推斷她可能患了強迫癥。
套題推薦:
4套2014教師資格證考試《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最新考題及答案
5套2014教師資格證考試《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上機仿真題及答案
臨考教師資格:花最少的時間、告別盲目備考,講師帶你快速秒殺考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