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古代印度
B.古代埃及
C.斯巴達
D.雅典
2.心理學家所說的“危險期”或“心理斷乳期”是指( )。
A.童年期
B.少年期
C.青年期
D.成年期
3.品德是( )。
A.自然現(xiàn)象
B.生物現(xiàn)象
C.個體現(xiàn)象
D.社會現(xiàn)象
4.教育目的的社會本位論的代表人物是( )。
A.杜威
B.盧梭
C.夸美紐斯
D.諾篤爾普
5.課程論研究的是( )的問題。
A.為誰教
B.怎樣教
C.教什么
D.教給誰
6.蘇格拉底“產(chǎn)婆術”的教學原則與下列( )教學原則相一致。
A.學不躐等
B.長善救失
C.學而時習之
D.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
7.在構成思想品德的四要素中,( )是基礎。
A.知
B.情
C.意
D.行
8.班級授課制的首行時代是( )。
A.15世紀末的歐洲
B.16世紀的歐洲
C.15世紀末的中國
D.16世紀的中國
9.“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反映了對人的發(fā)展有重要影響的是( )。
A.環(huán)境
B.遺傳
C.教育
D.主觀努力
10.實行雙軌制的國家以( )為代表。
A.英國
B.美國
C.蘇聯(lián)
D.中國
11.學生在做問答題時的記憶活動主要是( )。
A.識記
B.保持
C.再認
D.回憶
12.看見路上的垃圾后繞道走開,這種行為是( )。
A.回避條件作用
B.懲罰
C.逃避條件作用
D.消退
13.根據(jù)韋納的兩維成敗歸因理論,屬于穩(wěn)定的內(nèi)在原因是( )。
A.能力
B.努力
C.任務
D.運氣
14.心理定勢對解決問題具有( )。
A.積極作用
B.消極作用
C.既有積極作用也有消極作用
D.沒有作用
15.有人記憶馬克思的生日“1818年5月5日”時,聯(lián)想為“馬克思一巴掌一巴掌打得資產(chǎn)階級嗚嗚地哭”,這是使用了( )。
A.組織策略
B.精細加工策略
C.元認識策略
D.復述策略
16.教育目的的本質(zhì)是( )。
A.培養(yǎng)社會精英
B.提高人口素質(zhì)
C.促進社會發(fā)展
D.培養(yǎng)社會所需要的人
17.學校不得使未成年學生在危及人身安全、健康的校舍和其他教育教學設施中活動,否則就是違反了學生的( )。
A.人身自由權
B.人格尊嚴權
C.身心健康權
D.隱私權
18.伯克赫斯特創(chuàng)立的教學組織形式是( )。
A.班級授課
B.設計教學法
C.道爾頓制
D.分組教學
19.利用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從問題提供的各種信息中尋找最佳答案的思維方式是( )。
A.直覺思維
B.聚合思維
C.抽象思維
D.發(fā)散思維
20.( )學習理論認為學習是學生建構自己的知識的過程,學生是信息意義的主動建構者。
A.建構主義
B.認知一結構
C.信息加工
D.嘗試一錯誤
套題推薦:
4套2014教師資格證考試《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最新考題及答案
5套2014教師資格證考試《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上機仿真題及答案
臨考教師資格:花最少的時間、告別盲目備考,講師帶你快速秒殺考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