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學生思想內部矛盾轉化規律。①德育過程既是社會道德內化為個體的思想品德的過程,又是個體品德外化為社會道德行為的過程;②要實現矛盾向教育者期望的方向轉化,教育者既要給受教育者創造良好的外因,又要了解受教育者的心理矛盾,促使其積極接受外界的教育影響,有效地形成新的道德品質;③德育過程也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的統一過程,教育者要注意提高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的能力。
(3)德育過程要堅持尊重學生與嚴格要求學生相結合的原則。①尊重學生與嚴格要求學生相結合原則的含義,是指進行德育要把對學生個人的尊重和信賴與對他們的思想和行為的嚴格要求結合起來,使教育者對學生的影響與要求易于轉化為學生的品德;②貫徹這一原則的基本要求是:愛護、尊重和信賴學生;教育者對學生提出的要求,要做到合理正確、明確具體和嚴寬適度;教育者對學生提出的要求,要認真執行,及時檢查,堅持不懈,督促學生切實做到。
2.【答案要點】高考焦慮是一種復雜的情緒反應,這是主客觀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與其他種類的考試焦慮相比較,高考焦慮有其特殊性,造成學生高考焦慮的主客觀原因主要有以下幾種:
(1)客觀因素:
①學校及教師的壓力。
②家長的高期望與壓力。
③社會輿論及媒體的不當宣傳及做法。
(2)主觀因素:
高考對中學生來說是人生面臨的第一次重要的選擇,關系到每個學生一生的前途與命運。面對決定自己前途和命運的高考,學生必然會產生情緒的波動,甚至產生焦慮情緒。學生對高考的重要性的認識、知識準備、以往的開始經歷和體驗、人格特征等是考試焦慮產生的主要原因。
(3)高考焦慮的輔導策略:
高考焦慮是主客觀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只有社會、學校、家庭、學生自身多方面共同努力,方能見效。
①學校要轉變教育觀念。
②尋求“社會支持”。
③指導學生自我教育。
④學會自我放松訓練。
總之,高考焦慮輔導應本著“內外兼顧、標本兼治”的原則,既要指導自我教育,又要重視學校教育的主導作用,尋求家庭、社會的積極支持,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消除學生的高考焦慮行為,使學生的身心健康、和諧地發展。
套題推薦:
4套2014教師資格證考試《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最新考題及答案
5套2014教師資格證考試《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上機仿真題及答案
臨考教師資格:花最少的時間、告別盲目備考,講師帶你快速秒殺考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