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D【解析】學生文化與成人價值觀,既有差異又有相同的地方。
3.C【解析】這是對學校貫徹教育目的的具體詮釋。
4.B【解析】夸美紐斯在他的《大教學論》中對班級組織進行了論證,從而奠定了班級組織的理論基礎。
5.C【解析】研究型課程從問題的提出、方案的設計到實施及得出結論,完全由學生自己來做,注重研究過程甚于注重結論。
6.D【解析】這是社會本位教育目的論的主要觀點。
7.A【解析】教學策略表示為達到某種預測效果所采取的多種教學行動的綜合方案。
8.B【解析】‘‘三生教育”包括生命教育、生活教育和生存教育。
9.B【解析】只有領會了知識,才能很好地鞏固與運用。因此,領會知識是教學的中心環節。
10.A【解析】根據班級管理的具體運作方式,可以將班級管理分為常規管理模式、平行管理模式、民主管理模式、目標管理模式,每一種模式都包含著不同的功能和作用,要根據實際情況采用。
11.B【解析】思維的批判性,是指一個人的思維接受已知客觀事物的充分檢驗,以確定正確與否。缺乏思維批判性的人,往往走兩個極端:或者自以為是,或者人云亦云。
12.A【解析】格式塔心理學家苛勒在1913~1917年,對黑猩猩的問題解決行為進行了一系列實驗研究,并提出了“頓悟”說。
13.B【解析】自我實現作為一種最高級的需要,包括認知、審美和創造的需要。
14.A【解析】順應性遷移和同化性遷移,關鍵區別在于是否形成新的認知結構。
15.D【解析】畫出網絡關系圖是組織策略,是認知策略的一種。
16.A【解析】個體身心發展的不均衡性要求教育教學工作要抓關鍵期,不能錯過個體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
17.D【解析】安排了環境才能引起并滿足學生發展的需要。
18.B【解析】這句話是加里寧說的。
19.B【解析】杜威是現代教育的代言人,他主張“在做中學”,在問題中學習。
20.C【解析】“開而弗達”強調的是啟發性原則。
套題推薦:
4套2014教師資格證考試《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最新考題及答案
5套2014教師資格證考試《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上機仿真題及答案
臨考教師資格:花最少的時間、告別盲目備考,講師帶你快速秒殺考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