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C【解析】教育是環境的一部分,是一種經過有目的地選擇和提煉的特殊環境,這就決定了它的特殊作用,即在人的身心發展中起主導作用:①教育具有明確的目的性和方向性;②學校教育具有較強的計劃性和系統性;③學校教育具有高度的組織性;④教育可以激發和發展被教育者的潛能;⑤教育能對各種環境加以一定的控制和利用。
3.B【解析】堅持因材施教既是適應學生心理、身體發展的個別差異,又是適應我國社會主義建設需要多層次、多規格人才的客觀情況。
4.D【解析】教育的相對獨立性是指教育具有自身獨特的發展規律和能動性。最主要表現為教育與生產力和政治經濟制度發展的不平衡性。
5.B【解析】教育目的一般由兩部分組成。一是對教育要培養出的人的身心素質做出規定,即指明受教育者在品德、智力、知識、審美、體質等方面的發展,以期受教育者形成某種個性結構。二是對教育要培養出的人的社會價值作出規定,即指明這種人符合什么社會的需要或為哪個階級的利益服務。其中關于身心素質的規定是教育目的結構的核心部分。
6.B【解析】學校文化核心是思想觀念和行為方式。
7.A【解析】題干是教學模式的定義。教學原則是根據教育教學目的,反映教學規律而制定的指導教學工作的基本要求。教學組織形式是指為完成特定的教學任務,教師和學生按一定要求組合起來進行活動的結構。教學過程是指由若干能夠實現預定教學目標的教學環節組合而成的有教師的教授與學生的學習雙邊互動的活動進程。
8.B【解析】主要體現了教師的奉獻精神,是教師職業道德素養的體現。
9.A【解析】理論聯系實際要求兩者相聯系而不是割裂。
10.B【解析】班主任是學校中全面負責一個班學生的思想、學習、生活等工作的教師。
11.D【解析】思維的不可逆性指思維只能前推,不能后退。
12.B【解析】布魯納認為,學習的本質是主動地形成認知結構。
13.C【解析】略。
14.D【解析】根據遷移過程中所需的內在心理機制的不同而進行劃分,遷移可分為同化性遷移、順應遷移與重組性遷移。
15.A【解析】元認知計劃是在活動前計劃活動。
16.B【解析】注意在包括知、情、意的整個心理過程中都有體現,是非獨立的心理活動過程。
17.C【解析】人和動物一旦學會對某一特定的條件刺激做出條件反應之后,其他與條件刺激相類似的刺激也能誘發其條件反應,這被稱為刺激泛化。
18.C【解析】提出自我效能感的心理學家是班杜拉。
19.B【解析】因為內容易忘記,其作用是暫時的,但形式是永久的。
20.B【解析】略。
套題推薦:
4套2014教師資格證考試《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最新考題及答案
5套2014教師資格證考試《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上機仿真題及答案
臨考教師資格:花最少的時間、告別盲目備考,講師帶你快速秒殺考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