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簡答題
26.【答案要點】教學效能感是指教師對自己影響學生學習行為和學習成績能力的主觀判斷。提高教師教學效能感的途徑主要有:
(1)在社會上和校園內,必須樹立尊師重教的良好作風。
(2)在校內,必須建立一套完整、合理的管理制度和規則并嚴格加以執行,以及努力創立進修、培訓等有利于教師發展,有利于教師實現其自身價值的條件。
(3)良好的校風建設、提高福利待遇等措施也會對教師的教學效能感產生積極的影響。
(4)要形成科學教育觀,這需要教師不斷地學習和掌握教育學與心理學的知識,在教學實踐中運用這些知識,通過自身的教育實踐驗證并發展這些知識。
(5)注意向他人學習,如觀摩優秀教師教學、學習其他教師的好經驗,增強教師的自信心。
(6)教師要注意對自己的教學進行總結和反思,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
27.【答案要點】(1)綜合性。體現在學科綜合、時空綜合、學習方式方面的綜合。
(2)實踐性、活動性。以活動為主要形式,強調親身經歷,要求學生在各項活動中通過“做”“考察”“實驗”“探究”等活動去發現和解決問題,發展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3)開放性。課程的時空是開放的,同時不是單一的學習方式,學生必須從觀察中學,從訪問中學,從勞動中學,從實驗中學,從畫中學,從唱中學,也就是在活動中學。
(4)生成性。生成包括學生活動主題的生成、活動過程的生成。但是要注意處理好預設與生成的關系。
(5)自主性。學生是課程實施的主體,從活動主題或課題的提出,到活動方案的制訂,再到活動的實施,都應該讓學生自主活動。
(6)課程性。這些特點體現在實踐活動課程的設計、實施、地位和管理等方面。
28.【答案要點】(1)性格與氣質的區別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第一,從起源上看,氣質是先天的,一般產生在個體發生的早期階段。性格是后天的,它是人在活動中與社會環境相互作用的產物,反映了人的社會性。第二,從可塑性上看,氣質的變化較慢,可塑性較小,不容易改變。性格的可塑性較大,環境對性格的塑造作用是明顯的。第三,氣質所指的典型行為是它的動力特征,與行為內容無關,因而氣質無好壞善惡之分。性格主要是指行為的內容,它表現為個體與社會環境的關系,因而性格有好壞善惡之分。
(2)氣質與性格又是密切聯系、相互制約的。先從氣質對性格形成的影響上來看。首先,氣質會影響個人性格的形成。其次,氣質可以按照自己的動力方式,使性格特征具有獨特的色彩。最后,氣質還會影響性格特征形成或改造的速度。再從性格對氣質的影響來看,性格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掩蓋或改變氣質,使它服從于生活實踐的要求。
專家點撥在歷年考試中,氣質與性格的關系經常以簡答題的形式出現。考生在記憶時,要從區別和聯系兩方面識記。區別:從起源、可塑性、好壞善惡三方面進行闡述。聯系:從氣質對性格的影響和性格對氣質的影響兩方面來闡述。
第一,每一節課的教學,都應緊緊圍繞著教學目的和教學任務展開。
第二,結合課程的性質和教材的特點,運用適當的教學方法。
第三,按照學生的個性特點和身心規律,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
第四,根據教學實踐、設備及現有的條件,設計相應的教學方法。
第五,教師選擇的教學方法要與自己的業務水平、實際經驗和個性特點等相符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