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材料分析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8分,共36分)閱讀材料,并回答問題。
30.材料
前日在某地舉行的歌唱大賽和模特大賽爆出“冷門”:奪冠的兩位分別是15歲和16歲的學生。從兩項比賽的參賽情況來看,選手呈低齡化趨勢。一些家長甚至不顧孩子的意愿,把孩子推上造“星”之路。對此,許多教育界專家提出了強烈批評,認為這是揠苗助長的行為,是家長教育孩子的一種浮躁心態的表現,不利于孩子日后的成長。
問題:請運用與全面發展教育有關的原理進行分析。
31.材料
在一節美術公開課上,教師在教學生畫吃蟲草。整個一節課,教師完全按照備課內容、時間安排進行。在課堂上用15分鐘講授吃蟲草的特性,用10分鐘讓學生六個人一組,分組討論“吃蟲草為什么可以吃蟲子”。然后,教師在聽取了兩個組的討論結果后,從自己的教案上把正確答案抄在黑板上。最后讓學生根據正確的描述,在10分鐘之內畫一棵吃蟲草。而在下課后,發現有1/5的學生仍然在埋頭畫畫,還有幾個學生根本就沒有動筆。課后,評課者的意見如下:“把美術課上成了生物課”“討論流于形式,學生沒有真正參與到討論中來”“這節課沒有融入感情,沒有表現發現美、創造美的過程”。
問題:根據此次新課程改革的理念,請用教育學相關原理對案例進行分析。你如果是這個美術教師,你會怎么上這節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