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公司擬分別將3200萬元和2500萬元投資于A和B項目。
A項目建設期1年,建設期初投資3000萬元購建固定資產,第1年末墊付200萬元流動資金,建設期間發生資本化利息300萬元。固定資產直線法計提折舊,使用壽命10年,期滿無殘值。該項目每年預計采購材料300萬元,工資及福利費用120萬元,其他費用25萬元;每年營業收入1200萬元。
B項目建設期2年,于第1年初和年末分別投入1500萬元和1000萬元,建設期間計發生資本化利息400萬元。固定資產直線法計提折舊,使用壽命8年,期滿殘值為100萬元。每年營業收入1500萬元,經營期各年不包含財務費用的總成本費用為720萬元,其中每年采購材料等費用為340萬元。
公司為一般納稅人,適用增值稅率17%,按7%和3%分別計算并交納城市維護建設稅和教育費附加。該公司不交納營業稅和消費稅。
所得稅率為33%,投資人要求的報酬率為12%。
要求(1)計算A和B項目的項目計數期;
(2)A和B項目各年的折舊;
(3)A和B項目各年的經營成本;
(4)A和B項目各年的營業稅金及附加;
(5)A和B項目各年的息稅前利潤;
(6)A和B項目各年的息前稅后利潤;
(7)A和B項目各年的現金凈流量;
(8)A和B項目的凈現值;
(9)如果公司資金有限,只能上一個新項目,用最短計算期法判定應選擇哪一方案?
【答案】:(1)項目計算期=建設期+經營期
A項目計算期=1+10=11年 B項目計算期=2+8=10年
(2)年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始投資+資本化利息)-殘值]/使用年限
A項目年折舊額=(3000+300)/10=330(萬元)
B項目年折舊額=[(1500+1000+400)-100]/10=350(萬元)
(3)經營成本=材料+工資+其他=不含財務費用的總成本費用-折舊-攤銷
A項目年經營成本=300+120+25=445(萬元)
B項目年經營成本=720-350=370(萬元)
(4)營業稅金及附加=應交增值稅×(7%+3%)
=[(營業收入-材料成本)×17%]×(7%+3%)
A項目年營業稅金及附加=(1200-300)×17%×10%=15.3(萬元)
B項目年營業稅金及附加=(1500-340)×17%×10%=19.72(萬元)
(5)息稅前利潤=(營業收入-經營成本-折舊-營業稅金及附加)
A項目各年息稅前利潤=1200-445-330-15.3=409.7(萬元)
B項目各年息稅前利潤=1500-720-19.72=760.28(萬元)
(6)息前稅后利潤=息稅前利潤(1-所得稅率)
A項目各年息前稅后利潤=409.7(1-33%)=274.5(萬元)
B項目各年息前稅后利潤=760.28(1-33%)=509.39(萬元)
(7)建設期現金凈流量=-原始投資
經營期現金凈流量=息前稅后利潤+折舊+攤銷+回收額
A項目各年NCF
NCF0=-3000萬元
NCF1=-200萬元
NCF2-10=274.5+330=574.5(萬元)
NCF11=274.5+330+(0+200)=774.5(萬元)
B項目各年NCF
NCF0=-1500萬元
NCF1=-1000萬元
NCF2=0萬元
NCF3-9=509.39+350=859.39(萬元)
NCF10=509.39+350+(100+0)=959.39(萬元)
(8)A項目凈現值
=[574.5×P/A(9,10%)+774.5×P/F(10,10%)]×P/F(1,10%)-[3000+200×P/F(1,10%)]
=3279.23-3181.82=97.42(萬元)
B項目凈現值
=[859.39×P/A(7,10%)+959.39×P/F(8,10%)]×P/F(2,10%)-[1500+1000×P/F(1,10%)]
=3827.39-2326.4=1500.99(萬元)
(9)最短計算期法
A項目凈現值=[97.42/P/A(11,10%)]×P/A(10,10%)
=97.42/6.4951×6.1446=92.16(萬元)
B項目凈現值=1500.99(萬元)
由于B項目計算期10年,所以最短計算期10年,不需要再計算B項目的凈現值.
在最短計算期法下,B項目的凈現值遠大于A項目同樣年限下的凈現值.
結論:應選擇B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