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企業資源計劃(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簡稱ERP)
1.企業資源計劃(ERP)概述
企業資源計劃(ERP)是指建立在信息技術基礎上,以系統化的管理思想,以實現最合理地配置資源、滿足市場需求,為企業決策層和員工提供決策運行手段的管理平臺。
MRP Ⅱ |
ERP |
局限于企業內部資源的配置和管理 |
擴展到企業外部,實現完整的面向供應鏈各個環節的有效管理 |
主要應用于企業制造、分銷、財務管理 |
將供應鏈上物料流通體系中供、產、需等環節的運輸管理、倉庫管理,支持生產保障體系的質量管理、實驗室管理、設備維修、備品配件管理等亦納入其中,管理功能大大加強 |
單一生產方式 |
由單一生產方式向混合型生產方式發展,能較好地支持和管理混合型制造環境,滿足企業多元化經營需求,體現了精益生產(建立合作伙伴關系形成供應鏈)、并行工程、敏捷生產(適應需求變化,保持產品高質量、多樣化和靈活性)的思想 |
以企業生產線為主,利用計劃及其滾動作用來控制生產過程,更加強調事中控制 |
以企業管理體系為主,支持在線分析處理、售后服務及質量反饋,突出強調事前控制,使事前控制與事中控制有效結合思想得以實現 |
主要應用于生產企業的管理 |
不僅應用于生產企業,也可應用于從事非生產企業、公益事業的企業 |
|
運用ERP可以將經營的多企業、多地區、多國籍聯系在一起,這是MRP Ⅱ無法比擬的 |
5.看板管理
自動化與準時化為豐田式生產管理的兩大支柱,而看板管理可以說是讓系統營運的工具。
看板管理,簡而言之,是對生產過程中各工序生產活動進行控制的信息系統。
經常被使用的看板主要有兩種:取料看板和生產看板。
·取料看板標明了后道工序應領取的物料的數量等信息。
·生產看板顯示著前道工序應生產的物品的數量等信息。
豐田生產方式以逆向“拉動式”方式控制著整個生產過程。
實施看板管理是有條件的,如生產的均衡化、作業的標準化、設備布置合理化等。
6.全員參加的現場改善活動
豐田準時化生產方式的目標和目標體系中的各子目標是通過準時化生產體系的最為基本的支撐——全員參加的改善活動來實現的
豐田準時化生產方式具備獨特的動態自我完善的機制。
(1)建立動態自我完善機制。這種動態自我完善機制表現為“強制性揭露問題、暴露隱患”,現場管理人員和作業人員就針對問題提出改善的設想和措施,消除問題,使生產系統達到新水平的穩定。
(2)成立質量管理小組。質量管理小組是由在同一生產現場內工作的人們以班組為單位組成的非正式小組,是一種自主地、持續不斷地通過自我啟發和相互啟發,來研究解決質量問題和現場改善問題的小集體。
(3)合理化建議制度。
(4)改善,再改善。
7.全面質量管理:全體人員參加,涉及生產產品全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