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包括K線理論、切線理論、形態理論、波浪理論、量價關系理論、隨機漫步理論、循環周期理論、相反理論、混沌理論等內容。
一、K線(日本線)理論
(了解)K線的組合應用:
單根K線:以實體長短、陰陽,上下影線長短及實體長短與上下影線長短之間的關系等來推測行情
多根K線:以各根K線的相對位置和陰陽來推測行情
二、切線理論
1、趨勢分析
趨勢方向:上升、下降、水平(無趨勢方向)
趨勢類型(參見道氏理論)
2、支撐線(抵抗線)和壓力線(阻力線)
某一價位附近之所以形成對股價運動的支撐和壓力,主要由投資者的籌碼分布、持有成本以及投資者的心理因素所決定。支撐線和壓力線的作用:阻止或暫時阻止股價朝一個方向繼續運動(有被突破的可能)。支撐線和壓力線可相互轉化,條件是被有效的、足夠強大的股價變動突破。
確認支撐線和壓力線的依據:
(1)股價在這個區域停留時間的長短;
(2)股價在這個區域伴隨的成交量大小;
(3)這個支撐區域或壓力區域發生的時間距離當前這個時期的遠近。――股價停留的時間越長,伴隨的成交量越大,離現在越近,則此支撐或壓力區域對當前影響就越大,反之就越小。
3、趨勢線與軌道線
趨勢線的作用:
(1)對價格今后變動起約束作用。
(2)趨勢線被突破后起反作用。越重要、越有效的趨勢線被突破,其股價走勢反轉信號越強烈,被突破的趨勢線原來所起的支撐和壓力作用將互換。
軌道線的作用:
(1)限制股價的變動范圍。
(2)提出趨勢轉向的警報。
對軌道線的突破是趨勢加速的開始;如果在一次波動中未觸及到軌道線,離得很遠就開始掉頭,往往是趨勢將要改變的信號。軌道線的確認:軌道線被觸及次數越多,延續時間越長,其被認可的程度和重要性越高。先有趨勢線,后有軌道線。趨勢線可以單獨存在,軌道線則不能單獨存在。
4、黃金分割線和百分比線
共同特點:都是水平直線。注重支撐線和壓力線(相對固定,具有一般支撐線或壓力線的全部特征和作用)的價位,對何時達到這個價位不過多關心。
黃金分割線的關鍵數字:0.618;百分比線的關鍵數字:1/2,1/3,2/3
5、其他常見的支撐壓力點位
(1)歷史最高點與最低點
(2)整數點位和心理點位
(3)成交密集區
(4)頸線
(5)缺口
二、形態理論
股價移動規律:
(1)股價應在多空雙方取得均衡的位置上下來回波動;
(2)原有的平衡被打破后,股價將尋找新的平衡位置。
持續整理、保持平衡→打破平衡→新的平衡→再打破平衡→再尋找新的平衡→……
股價移動的兩種形態類型:持續整理形態、反轉突破形態
(一)反轉突破形態
1、頭肩形態
(1)頭肩頂、(2)頭肩底、(3)復合頭肩形態(左右肩部或頭部出現多于一次)
相同點:都是長期趨勢的轉向形態。突破頸線,反轉形態形成。從突破點算起,股價至少將反轉與形態高度(頭到頸線的直線距離)相等的距離。左肩與右肩高點大致相等;成交量在左肩最大,頭部次之,右肩成交量最小,呈梯狀遞減。
區別:頭肩頂反轉向下,往往出現在長期趨勢頂部;頭肩底反轉向上,往往出現在長期趨勢底部。頸線在頭肩頂形態中是支撐線,在頭肩底形態中是壓力線。*頭肩頂形態與頭肩底形態在成交量配合方面的最大區別:頭肩頂形態完成后,向下突破頸線時,成交量不一定放大;頭肩底形態向上突破頸線,若沒有較大成交量出現,可靠性將大為降低,甚至可能出現假頭肩底形態。
2、雙重頂(M頭)、雙重底(W底)
特征:
(1)雙重頂(底)的兩個高(底)點不一定在同一水平,相差少于3%就不會影響形態的分析意義;
(2)雙重頂突破頸線時,不一定有大成交量伴隨,但日后繼續下跌時,成交量會擴大;雙重底突破頸線時,必須有大成交量配合,否則可能為無效突破;
(3)最小反轉幅度:雙頭(底)最高(低)點到頸線之間的差價距離。
3、三重頂(底)
本質:就是頭肩形態。與一般頭肩形態的區別:三重頂(底)的頸線和頂部(底部)連線是水平的,三重頂(底)具有矩形特征。比起頭肩形態來說,三重頂(底)更容易演變成持續形態,而不是反轉形態。三重頂(底)的頂峰與頂峰,或谷底與谷底的間隔距離和時間在分析時不必相等。
4、圓弧頂(底)
特征:
(1)形態完成、股價反轉后,行情多屬爆發性,漲跌急速,持續時間不長,中間極少出現回檔或反彈。
(2)圓弧頂(底)形成過程中,成交量變化都是兩頭多,中間少,到達頂或底時成交量達到最少。突破后的一段,都有相當大的成交量。
(3)形態形成所花的時間越長,今后反轉力度越強。
5、喇叭形(擴大形或增大形)
一個標準的喇叭形態應該有三個高點,兩個低點。
特征:
(1)大多出現在頂部,是一種較可靠的看跌形態。只有在少數情況下股價在高成交量配合下向上突破時,才會改變其分析意義;
(2)整個喇叭形態形成期間都會保持不規則的大成交量,否則難以構成該形態;
(3)喇叭形走勢的跌幅不可量度,一般會很大;
(4)喇叭形源于投資者的非理性,因而在投資意愿不強、氣氛低沉的市道中,不可能形成該形態。
6、V性反轉
特征:是一種很難預測的反轉形態,往往出現在市場劇烈的波動之中。在轉勢點必須有大成交量配合,且成交量在圖形上形成倒V形。若沒有大成交量,則V形走勢不宜信賴。V形是一種失控的形態,應用時要特別小心。
(二)持續整理形態―― 一個趨勢的中途休整過程,之后還要保持原來的趨勢方向
1、三角形整理形態
(1)對稱三角形(正三角形)
特點:持續時間不會太長(否則,保持原有趨勢能力下降);一般應有六個轉折點,上下兩條直線起壓力支撐作用;根據經驗,突破位置一般應在三角形橫向寬度1/2~3/4的某個位置;成交量遞減,向上突破需要大成交量配合,向下突破則不必;從突破點算起,股價至少要運動到與形態高度相等的距離。雖然對稱三角形一般是整理形態,但有時也可能在頂部或底部出現而導致大勢反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