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點四
(產業組織創新)
1.概念:產業組織是指同一產業內企業的組織形態和企業間的關系,包括市場結構、市場行為、市場績效三方面內容。
2.含義:產業組織創新是指同一產業內企業組織形態和企業間關系的創新。
3.實質:對影響產業組織績效的要素進行整合優化的過程,是使得產業重新獲取競爭優勢的過程。
4.特征:它不僅是產業內企業與企業之間的壟斷或競爭關系平衡的結果,更是企業組織創薪與產業組織創新相協調與互動的結果。
5.作用:它與產業技術創新共同構成產業核心能力的關鍵。
要點五
(社會習慣改變)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和受教育程度提高,消費心理、消費習慣、文明程度和社會責任感逐漸改變,使某些商品需求發生變化,并進而影響到行業興衰;
隨著收入水平提高,消費支出占比逐漸降低,服務消費和金融投資更多,金融、旅游、教育、醫療、保險、體育、文化等行業獲得快速增長動力。
要點六
(經濟全球化)
一、主要含義
商品、服務、生產要素與信息跨國界流動的規模
與形式不斷增加,通過國際分工在世界市場范圍內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從而使得各國經濟相互依賴程度日益加深的趨勢。
二、重要概念
1.協議性分工:主要是指跨國公司經營的分工和地區經貿集團成員內組織的分工:
2.后天因素:主要是指包括政府效率、市場機制完善程度、勞動者掌握知識與信息的能力、受到政策影響的市場規模等因素。
三、主要表現
1.生產活動全球化,世界性分工正演變為現實;2.WT0:世界貿易進一步規范化、體制開始形成;
3.各國金融日益融合在一起,投資活動遍及全球;
4.跨國公司的作用進一步增強。四、重大影響
1.導致產業的全球性轉移
(1)發達國家將低端制造技術加速向發展中國家
進行產業化轉移:
(2)制造業結構正在向技術密集型和高新技術行業加速轉移;
(3)選擇性發展將是未來各國形成優勢產業的重要途徑,戰略性產業發展思路為多國選擇;
(4)產業全球化導致的國際競爭和國際投資因素,將會影響行業結構發生很大變化。
2.國際分工出現重要變化
(1)后天因素正代替資源稟賦成為國際分工基礎。(2)跨國公司在產業鏈不同環節布局不同國家,正代替比較優勢成為新的國際分工模式。
3.導致貿易理論和國際投資理論一體化
(1)企業行為被分為:總部行為,即研發;實際生產行為,即上游生產和下游生產。
(2)跨國企業不僅通過價格和質量競爭,而且還通過生產的組織進行競爭。
(3)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不能以單純貿易行為衡量國家間經濟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