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行業分析的方法
要點一
(歷史資料研究法)
一、含義
通過對已有資料進行深入研究,尋找事實和一般規律,然后根據這些信息去描述、分析和解釋過去的過程;同時.揭示當前狀況,并依照這種一般規律對未來進行預測。
二、評價
1.優點:省時、省力、節省費用;
2.缺點:只能被動地囿于現有資料,不能主動地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
三、來源
政府部門、專業研究機構、行業協會和其他自律組織、高等院校、相關企業和公司、專業媒介(書籍和報紙雜志等)和其他機構,比如,國家統計局定期發布的統計公報、統計年鑒等。
要點二
(調查研究法)
一、含義
它一般通過抽樣調查、實地調研、深度訪談等形式,通過對調查對象的問卷調查、訪查和訪談獲得資訊,并對此進行研究。
二、評價
1.優點:可以獲得最新的資料和信息,并且研究者可以主動提出問題并獲得解釋,適合對一些相對復雜的問題進行研究時采用;
2.缺點:成功與否取決于研究者和訪問者的技巧與經驗。
三、應用
向相關部門的官員咨詢行業政策、向特定企業了解特定事情、與專家學者探討重大問題。
四、具體方式
1.問卷調查或電話訪問
(1)缺點:問卷回收率偏低、問卷有效性差、電話容易被掛斷;
(2)優點:能得到研究者想要的資料、電話訪問的即時性和互動性強。
2.實地調研
(1)優點:能在行為現場觀察與思考、彈性相對較大;
(2)應用:特別適合于那些不宜簡單定量的問題、在進行中的重大事件的研究。
3.深度訪談
(1)優點:可以得到較為充分和詳細的回答,避免由于問卷設計的要求而對問題進行簡單化的、標準化的處理,適合于復雜問題研究。
(2)缺點:受訪者可能會受到訪問者的影響,對訪問者的要求比較高。
要點三
(歸納與演繹法)
一、歸納法
1.特征:從觀察開始。
2.含義:從個別出發到達一般性,從一系列觀察中發現一種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代表所有給定事件的秩序,這種研究方法就是歸納法。
3.步驟
(1)收集相關資料;
(2)根據實際觀察結果,找出一個最能代表或描述資料特點的模式;
(3)應用歸納法考察兩個變量之間的關系(即模式),最終得到一個趨勢性結果。
4.角度
以經驗或觀察試圖得到某種模式或理論。
二、演繹法
1.特點:先推論后觀察。
2.含義:從一般到個別,從邏輯或理論上預期的模式到觀察檢驗預期模式是否確實存在。
3.步驟
(1)由邏輯推論得到假設;
(2)觀察研究對象的實際情況;
(3)確定假設是否描述了實際情況的模式。
4.角度:用經驗去檢驗每一個推論,看看哪一個在現實中言之有理,從而得到理論的驗證。
5.關系:相交替,邏輯完整性和經驗實證性都不可缺。
要點四
(比較研究法)
一、橫向比較法
1.含義:在同一時間狀態下,對同一個橫截面上的研究對象及其比較對象進行比較研究。
2.指標:取在某一時點狀態或某一固定時段(比如1年)的指標。
3.判斷(行業增長橫向判斷)
(1)觀察GDP或GNP在過去幾年的變化,據此確定國民經濟的周期性階段;再觀察同一時期行業銷售額是否與GDP或GNP同向變動,從而判斷該行業是否為周期性行業。
(2)觀察在大多數年份,該行業的年增長率與GDP或GNP的年增長率的相對高低。
(3)計算各觀察年份該行業銷售額在GNP中所占比重是否逐年上升,以比較兩者的快慢。
二、縱向比較法
1.含義:利用行業歷史數據,比如銷售收入、利潤、企業規模等,分析過去的增長情況,并據此預測行業的未來發展趨勢。
2.預測
(1)在行業歷年銷售額與GNP的坐標系上描繪出行業增長趨勢線,從而得出預測值:
(2)采用行業歷年增長率計算歷史的平均增長率和標準差,預計未來的增長率。
3.局限:具有l0年及以上的歷史數據時,該方法的預計結果才較有說服力。
4.優點:可以直觀和方便地觀察行業的發展狀態和比較優勢。
5.事例:若該行業與居民基本生活資料相關,也可利用歷史資料計算人均消費量或人均消費增長率,再利用人口增長預測資料預計行業增長。
三、要點
1.要選擇處于成長期或穩定期、競爭實力雄厚、有較大發展潛力的行業;
2.還應該考慮消費者偏好、收入分配變化和產品是否有國外競爭者介入等;
3.要確定某個行業的證券投資價值,還必須辨別現實價格所反映的未來收入的機會大小,所反映的投機需求程度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