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信用風險計量
信用風險計量經歷了三個階段:專家判斷法、信用評分法、違約概率模型。內部評級應基于二維評級體系:客戶評級,債項評級。
3.2.1風險暴露分類:主權、金融機構、公司、零售、股權、其他
專業貸款分為項目融資、物品融資、商品融資、產生收入的房地產貸款
零售風險特征:1.債務人是一個或幾個自然人2.避暑多。單筆金額小3.按照組合方式管理
3.2.2客戶信用評級
1.概念
違約:債務人對銀行的實質性的信貸債務逾期90天以上;除非采取變現抵質押品等追索措施,債務人可能無法全額償還債務
違約概率兩個層面:一是單一借款人的違約概率。二是某一信用等級所有借款人的違約概率
2.客戶信用評級的發展
(1)專家判斷法:即專家系統,依賴高級信貸人員和信貸專家自身的專業知識、技能和豐富經驗,運用各種專業性分析工具,在分析評價各種關鍵要素基礎上依據主觀判斷來綜合評定信用風險的分析系統。考慮的因素:①與借款人有關的因素:聲譽、杠桿、收益波動性②與市場有關的因素:經濟周期:在經濟蕭條期,耐用消費品更容易出現違約。宏觀經濟政策。利率水平:與逆向選擇有關,逆向選擇反而使風險低的優質客戶退出了市場。
5Cs系統:品德,資本,還款能力,抵押,經營環境。
5Ps體系:個人因素,資金用途因素,還款來源因素,保障因素,企業前景因素
(2)信用評分模型:關鍵在于特征變量的選擇和各自權重的確定。模型包括:線性概率模型,logit模型,probit模型和線性辨別模型。
存在著問題:1.建立在對歷史數據模擬的基礎上,回歸方程中各特征變量的權重在一定時間內保持不變2.信用評分模型對借款人歷史數據的要求較高
(3)違約概率模型:1.RiskCale模型2.KMV的Credit Monitor模型3.KPMG的風險中性定價模型4.死亡率模型
3.2.2 債項評級
1.違約風險暴露如已違約,違約時的債務賬面價值;如未違約,表內項目為債務賬面價值,表外為已提取金額+信用轉換系數*已承諾未提取的金額
2.違約損失率
(1)影響因素:項目、公司、行業、地區、宏觀經濟周期
計量方法:市場價值法,通過市場上類似資產的信用價差和違約概率推算違約損失率。回收現金流法,根據違約的歷史清收情況,通過回收率計算違約損失率。違約損失率=1-回收率=1-(回收金額-回收成本)/違約風險暴露
3.有效期M:采用初級內部評級法,除回購類交易有效期限是0.5年外,其他為2.5年。采用高級內部評級法,將有效期限視為獨立的風險因素。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債項的有效期限越短,信用風險就越小。有效期限取1年和一下定義的內部評估的有效期限中的較大值,最大5年。中小企業2.5年
4.專業貸款風險參數的估計:內部評級法;采用監管映射法
3.2.3信用風險組合的計量
1.違約相關性:原因,債務人自身因素;債務人所在行業或區域因素;宏觀經濟因素
2.信用風險組合計量模型
1.Credit Metrics模型(本質上是一個VaR模型)Credit Metrics模型的創新點就在于解決了一個非交易性資產組合VaR的難題。
2.Credit Portfolio View模型:直接將轉移概率與宏觀因素的關系模型化,然后不斷加入宏觀因素沖擊來模擬轉移概率的變化,得出模型中的一系列參數值。在違約率計算上不使用歷史數據,而是根據現實宏觀經濟因素通過蒙特卡洛模擬來實現。適合投機類型的借款人,因為該借款人對宏觀經濟因素的變化更敏感。
3.Credit risk+模型:根據針對火險的財險精算原理,只有違約和不違約兩種狀態。服從泊松分布,貸款組合的損失分布會出現更加嚴重的肥尾現象。
3.信用風險組合的壓力測試,有助于:1.評估商業銀行在壓力條件下的風險暴露,并幫助商業銀行指定或選擇適當的戰略轉移此類風險2.提高商業銀行對其自身風險特征的理解,推動其對風險因素的監控3.幫助董事會和高級管理層確定該商業銀行的風險暴露是否與其風險偏好一致4.幫助量化肥尾風險和重估模型假設5.評估商業銀行在盈利性和資本充足性兩方面承受壓力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