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從業初級資格考試《風險管理》科目的備考,第四部分信用風險的考查點主要如下:
自學沒有自制力?找不到備考資料?識別二維碼,下載233網校APP
免費刷題、閱讀干貨筆記、任性下資料>>
一、單一法人客戶、集團法人客戶、個人客戶和貸款組合的信用風險識別要點(掌握)
二、信用風險評估和計量的發展歷程、基于內部評級的方法以及信用風險組合的計量(了解)
三、信用風險監測、預警和報告的方法及內容(掌握)
1、信用風險監測
(1)單一客戶風險監測方法:一整套貸后管理的程序和標準,并借助客戶信用評級、貸款分類等方法。
客戶風險內生變量——基本面指標:品質類指標、實力類指標、環境類指標;
客戶風險內生變量——財務指標:償債能力指標、盈利能力指標、營運能力指標、增長能力指標。
(2)組合風險監測方法:
傳統組合監測方法,對信貸資產組合的授信集中度和結構進行分析監測;
資產組合模型,估計各暴露之間的相關性,從而得到整體價值的概率分布;不處理各暴露之間的相關性,把投資組合看作一個整體,直接估計該組合資產的未來價值概率分布。
(3)風險監測主要指標:不良貸款率、關注類貸款占比、逾期貸款率、貸款風險遷徙率、預期損失率、撥備覆蓋率、貸款撥備率、貸款損失準備充足率、單一(集團)客戶授信集中度、關聯授信比例。
2、信用風險預警
程序:信用信息收集和傳遞——風險分析——風險處置——后評價。
在我國商業銀行實踐中,通常會根據不同的目標,以及風險驅動因素的不同和管理機制的區別,而采用不同的風險預警管理方法。
行業風險預警因素:行業環境風險因素、行業經營風險因素、行業財務風險因素、行業重大突發事件。
區域風險預警表現:區域政策法規的重大變化、區域經營環境的惡化、區域內部經營管理水平下降、區域信貸資產質量惡化。
3、信用風險報告
(1)風險報告職責
保證對有效全面風險管理的重要性和相關性的清醒認識;
傳遞商業銀行的風險偏好和風險容忍度;
實施并支持一致的風險語言/術語;
使員工在業務部門、流程和職能單元之間分享風險信息;
告訴員工在實施和支持全面風險管理中的角色和職責;
利用內部數據和外部事件、活動、狀況的信息,為商業銀行風險管理和目標實施提供支持;
保障風險管理信息及時、準確地向.上級或者同級的風險管理部門、外部監管部門、投資者報告。
(2)主要內容
內部報告:評價整體風險狀況,識別當期風險特征,分析重點風險因素,總結專項風險工作,配合內部審計檢查。
外部報告:提供監管數據,反映管理情況,提出風險管理的措施建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