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客戶信用評級
一、客戶信用評級的概念 客戶信用評級是目前通行的銀行風險控制評價方法。它通過對客戶償還能力和償還意愿的計量和評價,對客戶進行綜合評價和信用等級確定,并將該結果作為客戶準入管理和信貸定價的依據。
客戶信用評級的評估主體是商業銀行,評價目標是客戶違約風險,評價的結果是信用等級。
信用評級一般分為內部評級和外部評級。內部分級一般指銀行基于內部的數據和標準,對客戶信用等級進行評估,評估結果僅作為審核貸款的內部參考;外部評級一般指獨立的信用評級公司進行評估,評估結果應具有客觀公正性,評級公司要對評估結果負責。銀監會《中國銀行業實施新資本協議指導意見》要求商業銀行以信貸業務為重點推進內部評級體系的建設,并制訂了相關指引文件。
有效銀行內部信用評級系統對信用級別的設置有兩方面的要求:信用級別能夠有效區分風險特征不同的信貸客戶;信用級別同違約概率等風險特征相關聯。
二、評級因素
信用評級需要考慮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基于本書前面部分所介紹的內容,可分為如下幾個方面。
(1)宏觀環境。國內外政治和經濟的發展情況,相應的政治風險、利率風險和匯率風險等。
(2)行業特征。重點考察公司客戶所屬行業的周期性、發展階段、競爭狀況、現金流量和利潤等特點,及公司客戶在行業中的位置。
(3)資產的可變現性。重點考察公司客戶的經營規模,賬面或市場價值,資產效率和流動性等因素。
(4)財務情況。重點考察公司客戶的償債能力、所占用的現金流量、資產的流動性、資產的收益性以及公司除本銀行之外獲得其他資金的能力。其中,現金流量是否充足和償債能力的分析是分析的中心環節。
(5)財務信息的質量。主要指公司客戶所提供的財務報告等資料的可信度,如財務報表是否經審計及審計結果等。
(6)管理水平。重點考察公司高層管理人員的專業經驗、管理能力、管理風格、管理層希望改善公司財務狀況的愿望以及保護貸款人利益的態度等,對公司前任留給公司的影響也應有所考慮。
(7)被評級的交易結構。重點考察擔保方信用級別、擔保的形式及影響。
(8)特殊事件的影響。如涉及公司的訴訟、環境保護義務及產業政策變化等或有事件的影響。
不同信用級別對上述特定風險因素都規定有評判標準,不同銀行在信用評級時對特定風險因素的權重也有所不同。銀行在信用評級時,要結合實際情況,做出客觀選擇。
三、評級方法
信用評級既是一門藝術也是一門科學,它需要運用科學的分析方法將客戶方方面面的資料和信息加以標準化、數據化,但其中也不乏主觀的判斷,通常銀行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結合的方法。
(1)定性分析方法(又稱為專家分析法)。目前,信用評級實踐中采用的定性方法有多種,但各種方法大都類似。
定性分析方法主要依靠信貸專業人員經驗和判斷作為信用分析和決策的基礎。由于該方法依賴于信貸專業人員的主觀判斷而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同時,該方法還缺乏系統理論的支持。
(2)定量分析方法。近年來在計算機網絡系統和信息技術不斷發展以及金融工程等理論不斷創新的基礎上,一些銀行通過數理統計方法量化信用風險進行管理。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模型有穆迪的RiskCa1e和CreditMonitor、KPMG的風險中性定價模型和死亡概率模型。這些數量化的方法使銀行能夠直接計算風險違約概率,同時也引起了監管機構的關注。
1994年4月,巴塞爾委員會發布了題目為《信用風險模型化:當前的實踐和應用》的專題報告;《巴塞爾新資本協議》也對銀行采用模型計算違約率有明確說明。
與前面傳統的專家分析法相比較,定量分析的方法對歷史數據的要求更高,并建立一致的違約定義。
四、操作程序和調整
公司客戶信用等級評定的基本程序為:相關部門調查、初評;報送到信貸管理部門審批;上報至銀行主管風險管理領導審批;銀行領導簽字認定后,由風險部門向業務部門反饋認定信息。對于超越銀行領導認定權限的,應在上述規定程序完成后,把相關材料報送至上級銀行管理部門,由上級銀行管理部門對客戶信用材料進行審核,并報送至上級銀行領導認定。若仍無認定權限的,繼續逐層上報。
客戶的信用等級確定好之后,如發現下列情況的應予調整:(1)正常經營出現重大困難;(2)與其他債權人的合同項或銀行業務往來中有嚴重違約行為;(3)涉嫌重大訴訟和仲裁案件;(4)有必要調整其信用級別的其他情況;(5)主要評級指標發生明顯惡化;(6)主要管理人員涉嫌違法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