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智力
1. 概念X1:智力是一般的心理能力、是個體從事心智活動的要素。
2. 基本的智力維度(8個)
基本的智力維度(2005年多選)
維度 |
定義 |
范例 |
言語能力 |
理解、使用口頭和書面語言的能力 |
教師、律師、領導 |
數(shù)學能力 |
解決數(shù)學問題,對數(shù)學關系的理解和掌握的能力 |
投資商、工程師 |
推理能力 |
理解解決問題的原則并解決問題的能力 |
治療師、設計師、咨詢師 |
演繹能力 |
通過對事實的觀察或評估得出適合的結論的能力 |
科研人員(2008年單選) |
關系類比能力 (2007年單選) |
理解兩個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并將其運用于其他事物間的關系和情景中的能力 |
人類學家考察文化和儀式之間的關系 |
記憶力 |
保持和回憶陳述或句子的能力 |
學習外語 |
空間認知能力 (2008年單選) |
判斷物體的位置和排列,以及當物體的空間位置變化時,可以想出物體形狀的能力 |
室內(nèi)裝潢師、藝術家 |
知覺能力 |
辨認視覺上的模式和發(fā)現(xiàn)模式內(nèi)以及模式間關系的能力 |
攝影師 |
3. 不同性質(zhì)的工作對不同智力維度的要求不同(2005年多選)。
4. 例行性、常規(guī)性很強的工作,其工作績效與智力水平的高低沒有很大的關系。
二、智力結構的基本理論
關于智力結構的理論有很多,比較有代表性的理論有:
1. 斯皮爾曼Z1:認為人的智力結構可分為(2005年多選)
(1)一般智力因素(g因素)
(2)特殊智力因素(s因素)
(3)任何工作完成:g因素 + 某種s因素
2. 瑟斯頓Z2
(1)智力分解:各種原始的能力
(2)7種因素作為原始能力:詞的理解、詞的流暢性、計數(shù)、空間知覺、記憶、知覺速度、推理。
3. 吉爾福特Z3:確定了智力的三個維度,構成一個智力的立體三維結構模型。
(1)智力操作的方式(如記憶、認知等)
(2)內(nèi)容(如語義、行為等)
(3)產(chǎn)品(如關系、門類等)
4. 加德納
(1)觀點:認為智力不是一元的而是多元的(2005年多選)
(2)8種智力:邏輯——數(shù)學、語言、自然主義、音樂、空間、身體運動、社交、自知。
三、軀體能力
1. 軀體能力構成X2
(1)精力
(2)體力
(3)肢體靈活性
(4)軀體平衡性
2. 軀體能力的9項基本的能力Z5
(1)持續(xù)或重復發(fā)動肌肉力量的動態(tài)體能
(2)軀干力量
(3)對抗外力的靜態(tài)體能
(4)爆發(fā)力
(5)伸展軀體與肌肉的能力
(6)重復而迅速扭曲軀體的能力
(7)軀體各部位協(xié)調(diào)的能力
(8)平衡能力
(9)長時間啟用最大體力的能力(即精力)
2. 對軀體能力的要求
對軀體能力的要求與所從事工作的技術含量有關,越是不需要技術或越是機械性的工作,越需要軀體能力,不同的工作在體能上有不同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