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
1、【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本題考查價值觀的分類。理論型的人具有智慧、興趣,以發現真理為主要追求。參見教材P14。
2、【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本題考查情緒的表現——表情。一般來說,面部表情是最重要,也是最直接反應一個人情緒狀態的。參見教材P9。
3、【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本題考查“大五”人格理論?!按笪濉比烁窭碚摪ǎ和庀蛐浴⒑蛺傂浴⒐?、情緒性和創造性。參見教材P5。
【該題針對“人格特質理論及大五、大七人格理論”知識點進行考核】
4、【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本題考查卡特爾理論的內容。實驗性指個體的自由與激進,高分表示敢于批判,低分表示保守與尊重傳統。參見教材P3。
【該題針對“人格特質理論及大五、大七人格理論”知識點進行考核】
5、【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本題考查艾森克特質理論的內容。艾森克人格維度中,與多血質相對應的特性有:社會化的、開朗的、健談的、易有反響、悠閑的、活潑的、無憂慮的、善領導的。參見教材P4。
【該題針對“人格特質理論及大五、大七人格理論”知識點進行考核】
6、【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本題考查說服的因素。說服信息的因素即說服者說話的內容,與說話內容有關的因素可以總結為三點:差距、恐懼和信息呈現式。參見教材P12。
【該題針對“說服與態度的改變”知識點進行考核】
7、【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本題考查智力的內容。對于學習外語的學生來說,最重要的智力維度是記憶力,即識記、保持和回憶句子的能力。參見教材P6。
【該題針對“智力與能力”知識點進行考核】
8、【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本題考查智力與能力的內容。知覺能力:辨認視覺上模式和發展模式內即模式間關系的能力,如攝影師。參見教材P6。
【該題針對“智力與能力”知識點進行考核】
9、【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本題考查精神分析對人格的看法。按照精神分析理論,人格的核心是一個思想中的各種事件,這些事件是產生行為的動機。參見教材P2。
【該題針對“精神分析和人本主義對人格的看法”知識點進行考核】
10、【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本題考查人格的影響因素。選項A正確,因為不同的文化會形成不同的倫理原則和價值觀,這些在很大程度上制約著人的態度體系和行為方式。參見教材P1。
【該題針對“人格的概念及影響因素”知識點進行考核】
11、【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本題考查人格特質在組織管理中的價值。吉伯與斯道格迪爾認為領導者應有的特質一致的是自信。參見教材P5。
【該題針對“人格特質在組織管理中的價值”知識點進行考核】
12、【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本題考查費斯廷格的認知失調理論。增加認知:如果兩個認知不一致,可以通過增加更多一致性的認知來減少失調(吸煙讓我放松和保持體型,有利于我的健康)。參見教材P12。
【該題針對“態度概念、成分及改變的理論”知識點進行考核】
13、【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本題考查費斯廷格的認知失調理論。改變態度:改變自己對戒煙的態度,使其與以前的行為一致(我喜歡吸煙,我不想真正戒掉我的煙癮)。參見教材P12。
【該題針對“態度概念、成分及改變的理論”知識點進行考核】
二、多項選擇題
1、【正確答案】 ABCD
【答案解析】 本題考查中國人的價值觀,中國人以“己”為中心,但這個“自己”是可以擴展的,不僅包括個體自身,還可以推及到家庭、親戚、朋友甚至家族和宗教,中國人是社會取向、關系取向和情景取向的。參見教材P15。
【該題針對“價值觀”知識點進行考核】
2、【正確答案】 ABD
【答案解析】 本題考查情緒的表現——表情。心理學家常把人類表情分為三種:面部表情、身體表情和言語表情。參見教材P9。
【該題針對“情緒”知識點進行考核】
3、【正確答案】 ABCD
【答案解析】 本題考查“四體液說”。特質理論中的“四體液說”包括多血質、黏液質、抑郁質、膽汁質。參加教材P3。
【該題針對“人格特質理論及大五、大七人格理論”知識點進行考核】
4、【正確答案】 ABCE
【答案解析】 本題考查說服與態度改變的內容。心理學研究表明,對說服效果產生重要影響的因素有四個,即選項ABCE的內容。參見教材P12。
【該題針對“說服與態度的改變”知識點進行考核】
5、【正確答案】 ABD
【答案解析】 本題考查領導者的勝任特征。威爾遜把領導者的勝任特征簡化為三個方面:①預測變化;②尋求支持;③驅力水平。參見教材P8。
【該題針對“智力與能力”知識點進行考核】
三、案例分析題
1、【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內在自我意識高的人較為關注自身的行為標準,因此,用他們的態度預測行為有較高的準確度。
【該題針對“態度概念、成分及改變的理論”知識點進行考核】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人們需要采取各種方法減少自己的認知失調。其中包括改變行為,使自己的行為不再與態度有沖突。老王不愿意經常出差,屬于一種態度;出差是一種行為,通過離職而不出差,屬于改變行為。
【該題針對“態度概念、成分及改變的理論”知識點進行考核】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人力資源部門主管采用的方法是希望可以通過增加更多一致性的認知減少失調,來解決老王離職的問題,屬于增加新的認知。
【該題針對“態度概念、成分及改變的理論”知識點進行考核】
【正確答案】 AB
【答案解析】 說服是改變他人態度最有效的方法。心理學研究表明,一個讓人覺得可信,并且受人歡迎的人說的話別人更可能相信。人力資源主管在企業中如果具有較髙的威望,說明其可信賴,并且受到大家歡迎,因此會有助于改變老王的態度。誘因理論認為態度的形成是對利益或損失進行衡量的過程,一個人采取的態度受他對于收益多少的判斷而決定。通過向老王說明離職的利弊,有助于其改變態度。規定嚴格的離職紀律并不一定能夠改變一個人的態度。自尊心較弱的人由于對自己的不足很敏感,不太相信自己,容易被說服,因此讓老王具有較強的自尊心會不利于老王改變態度。
【該題針對“態度概念、成分及改變的理論”知識點進行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