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能力、智力的概念和意義;
能力:從事各種活動、適應生存所必須的且影響活動效果的心理特征的總和。在組織行為學中,能力決定了員工可以達到的績效水平。能力分為智力和軀體能力。
智力:一般的心理能力,是個體從事心智活動的要素,包括語言能力、數學能力、推理能力、演繹能力、關系類比能力、記憶能力、空間認識能力和知覺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見P23表1-3)。
意義:不同性質的工作對不同智力維度的結構和水平要求不同。
(五)軀體能力的概念;
包括精力、體力、肢體靈活性、軀體平衡性等。越是不需要技術或越是機械性的工作,越需要軀體能力。
(六)能力與知識和技能的區別;
知識和技能這兩個概念和能力有關但又有所不同;
知識是概括化的經驗系統;
技能是概括化的行為模式;
而能力則是概括化的心理特征;
能力發展到一定程度時就會定型,但知識和技能卻可以不斷積累。
(七)有關領導勝任特征的理論;
著名心理學家麥克里蘭通過自己幾十年的研究 , 提出作為一個優秀領導者應該
具備的能力有以下幾個方面:
(1) 成就動機和行為:
(2) 服務意識 :
(3) 管理才能:
(4) 認知能力:包括分析與抽象性的思維方式、認知深度等。
(5) 個人效能:包括對自我的控制、自信和工作中的靈活性 , 并且具有較高的組織承諾。還需要職業獻身精神 , 有遠見 , 有準確自我評價 , 有較高的社會親和力 , 注意細節 , 有較強的溝通能力。
心理學家威爾遜進一步把領導者的特征簡化為三個方面 :
(1) 變化:有遠見 ,有想象力 ,富于冒險 ,有創新精神 ,堅韌不拔 ,以及富有耐心。
(2) 尋求支持:組織意識強 , 鼓勵參與 , 有團隊精神 , 與他人同甘共苦。
(3) 驅力水平:為自己定的目標高 , 有活力且能夠承受壓力和挫折。
現在有些心理學家把人的與能力有關的特征分為核心特質、自我特質和表面特質。
核心特質包括個體的動機和一些人格特質 , 它是最難發展起來的東西 ;
自我特質包括一個人的態度和價值觀 , 它的發展也比較難 ;
表面特質是最易發展的能力 , 它包括一個人所具有的知識和技能。
(八)情緒的分類與性質;
情緒的性質:情緒是一種復雜的高級心理活動,它是人對事物的態度的體驗,是人腦對客觀事物與主體需要之間關系的反映。人總是與周圍世界的事物發生著各種各樣的聯系,這些聯系一旦建立,人們就會依據客觀事物對自己的價值,對事物抱有不同態度,這些態度的體驗就是情緒,情緒具有兩極性,一種情緒總可以找到它對立的一極。
情緒的分類
有七種基本的情緒的分類:高興、驚奇、生氣、厭惡、害怕、悲傷、及輕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