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社區矯正的適用范圍、職責分工和保障制度
(一)適用范圍
1、被判處管制的
2、被宣告緩刑的
3、被暫予監外執行的:1)有嚴重疾病需要保外就醫的
2)懷孕或者正哺乳自己嬰兒的婦女
3)生活不能自理,適用暫予監外執行不致危害社會的
4、被裁定假釋的
5、被剝奪政治權利,并在社會上服刑的
(二)社區矯正職責分工
1、司法行政機關:1)法院對復核社區矯正的被告人、罪犯依法作出判決、裁定或決定
2)檢察院:對各執法環節依法實行法律監督
3)公安機關對違反規定和重新犯罪的,及是依法處理
4)司法行政機關社區矯正機構承擔社區矯正日常工作
2、社會工作者:在組織指導下參與工作
3、其他部門:協助機構進行社區矯正
(三)社區矯正保障制度
1、組織領導制度保障(公檢法加強對社區矯正工作的組織領導,健全工作機制)
2、運行保障(司法行政機關建立例會、通報、業務培訓等保障社區矯正工作規范運行 )
3、社區矯正人員權益保障
4、法律責任追究制度保障
二、社區矯正適用前調查評估交付接收及宣告
(一)社區矯正適用前評估:公檢法等對擬適用社區矯正的犯罪販子對社區影響的評估
(二)交付接收
1、居住地接收:對于適用社區矯正的罪犯,在宣判時或離開監獄前,公、監獄、法院
應當核實,書面告知當地司法機關。并在3個工作日內將判決書、裁
定書、決定書等送達檢察院、公安,收到3日后送達回執。
2、矯正對象報到:10日內報到,司法機關及時為其辦理接收手續。
并告知其在3日內到指定的司法所接受矯正
(三)社區矯正宣告
1、入矯宣告 2、解矯宣告
三、社區矯正的實施
(一)社區矯正小組、方案制訂及檔案
1、小組:由司法所工作人員擔任組長,矯正人員為女性的,應當有女性成員
2、方案:制訂有針對性的監管、教育和幫助措施
3、檔案:同時留存執行檔案副本
(二)社區矯正監督管理
1、報告義務:定期向司法所報告日常情況,居所變化、工作變動等
如保外就醫的每個月向司法所報告本人身體情況,每三個月提交復查情況
2、禁止從事特定活動:
(1)以違法為目的,設立后實施犯罪的,禁止設立公司、企業、事業單位
(2)金融犯罪的,禁止從事金融活動
(3)利用特定生產活動犯罪的,禁止從事相關生活經營活動
(4)附帶民事賠償義務的未履行完畢的,禁止從事高消費活動(如老賴不能坐飛機)
3、進入特定場所審批:
(1)禁止進入夜總會、酒吧、迪廳、網吧等娛樂場所
(2)未經批準,不得進入大型群眾性活動場所
(3)不得進入中小學校區、幼兒園園區及周邊地區
4、禁止接觸特定人員(未經對方同意的情況下)
(1)不得接解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
(2)不得接觸控告人、批評人、舉報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
(3)不得接觸同案犯
(4)不得接觸證人、法定代理人及親屬
(5)不得接觸其他可能遭受其侵害、滋擾的人或者可能誘發再次危害社會的人
5、外出審批
(1)離開居住地市、縣的:7日以內的,報經司法所批準
超過7日的,司法所簽署意見后報經縣級司行行政機關批準
(2)外出最長不得超過一個月
6、變更居住地審批
應提前一個月提出書面申請,由司法所簽署意見后報縣司法行政機關審批;
縣司法機關征求新居住地縣級司法機關作出決定,本人在收到決定之日起7日內報到
(三)教育矯正及幫困扶助
1、應當參加公共道德、法律常識、時事政策等教育學習活動,每月不少于8小時
2、有勞動能力的應當參加社區服務,每月不少于8小時
3、進行個別教育和心理輔導,提高其適應社會的能力
4、定期對其表現進行考核,實施分類管理
5、開展職業培訓和就業指導,幫助落實社會保障措施
四、社區矯正警告、處罰及減刑
1、警告:1)未按規定時間報到的
2)違反關于報告、會客、外出、居住地變更規定的
3)不按規定參加教育學習、社會服務等活動,經教育仍不改正的
4)保外就醫,不按時提交病情復查情況,進行就醫以外活動且經教育仍不改正
5)違法禁止令,情節輕微的
2、處罰:違反監督管理規定或者法院禁止令的
3、撤銷緩型、假釋(由司法行政機關向原裁判人民法院提出撤銷緩刑、假釋意見書,)
(法院一個月內依法作出裁定)
(1)違反法院禁止令,情節嚴重的
(2)未按時報到或期間脫離監管,超過一個月的
(3)因違反監督管理規定受到治安處罰,仍不改正的
(4)受到司法行政機關三次警告仍不改正的
4、收監(15日內作出決定):關進監獄
①發現不符合暫予監外執行條件的
②擅自離開居住地,經警告拒不改正,或拒不報告行蹤,脫離監管的
③因違反監督管理規定受到治安管理處罰,仍不改正的
④保外就醫期間不按規定提交病情復查情況,經警告拒不改正的
⑤受到司法行政機關兩次警告、仍不改正的
⑥暫予監外執行的情形消失后,刑期未滿的
⑦保證人喪失資格,又不能規定期限內提出新保證人的
5、減刑:司法行政機關減刑建議書送達法院后,在一個月內裁定,最多可延長一個月。
五、未成年人社區矯正
1、應當與成年人分開進行
2、給予身份保護,其矯正宣告不公開進行,矯正檔案應當保密
3、矯正小組應當有熟悉青少年成長特點的人員參加
4、采取有益于其身心健康發展的監督管理措施
5、接受的方式,開展思想、法制、道德教育和心理輔導
6、協調有關部門為其就學、就業等提供幫助
7、督促其監護人履行監護職責,承擔撫養、管教等義務
8、采取有利于改過自新、融入正常社會生活的必要措施
六、進一步推進和完善社區矯正的政策措施
(一)主要任務:
1、全面落實社區矯正工作基本任務
2、要積極推進制度化、規范化、法制化建設
3、要進一步健全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
4、要切實加強機構和隊伍建設
5、進一步加強保障能力建設
(二)鼓勵引導社會力量參與的主要內容
1、引導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服務 2、鼓勵引導社會組織參與
3、發揮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的作用 4、鼓勵企事業單位參與
5、切實加強志愿者隊伍建設 6、進一步加強矯正小組建設
配套習題:
1、小李是一名保外就醫的社區矯正人員。根據《社區矯正實施辦法》,小李應當定期向司法所報告遵紀守法等情況,同時還應當( )向司法所提交病情復查情況。
A. 每月
B. 每2個月
C. 每3個月
D. 每6個月
【答案】C
【解析】 本題考查社區矯正職責分工。保外就醫的矯正人員應當每個月向司法所報告本人身體情況,每三個月向司法所提交病情復查情況。
2、根據《社區矯正實施辦法》,下列對未成年人實施社區矯正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 對未成年人的社區矯正應當與成年人分開進行
B. 未成年人的社區矯正應當由其就讀學校負責實施
C. 未成年社區矯正人員的矯正小組應當有法官參加
D. 未成年社區矯正人員的矯正宣告應當公開進行
【答案】A
【解析】對未成年人的社區矯正應當與成年人分開進行,A正確;未成年人的矯正宣告不公開進行;矯正小組應當有熟悉青少年成長特點的人員參加;社區矯正由司法機關負責實施,BCD錯誤
3、老黃,男,55周歲,身體健康,社區矯正人員。根據《社區矯正實施辦法》,老黃在社區矯正期間,每月應當分別參加不少于8小時的( )。
A. 教育學習
B. 社區服務
C. 職業培訓
D. 心理輔導
E. 同伴小組活動
【答案】A,B
【解析】 本題考查《社區矯正實施辦法》的相關規定。《社區矯正實施辦法》規定:社區矯正人員應當參加公共道德、法律常識、時事政策等教育學習活動,增強法制觀念、道德素質和悔罪自新意識。社區矯正人員每月參加教育學習時間不少于八小時。有勞動能力的社區矯正人員應當參加社區服務,修復社會關系,培養社會責任感、集體觀念和紀律意識。社區矯正人員每月參加社區服務時間不少于八小時。
4、根據關于組織社會力量參與社區矯正工作的意見。下列關于社會力量參與社區矯正工作的說法,正確的有()
A. 加強社區矯正志愿者隊伍建設
B. 發揮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的作用
C. 鼓勵企業事業單位參與社區矯正工作
D. 建立社會組織主導下的社區矯正工作格局
E. 引導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社區矯正社會工作服務
【答案】A,B,C,E
【解析】根據《關于組織社會力量參與社區矯正工作的意見》,選項D錯誤,應為鼓勵引導社會組織參與社區矯正工作
5、社區矯正人員小劉,女,19周歲,患有多種疾病,無業,沉迷上網。根據《社區矯正實施辦法》,司法所為小劉確定專門的矯正小組,小組成員中必須有( )。
A. 女性人員
B. 醫護人員
C. 就業援助人員
D. 心理咨詢人員
【答案】A
【解析】本題考查社區矯正小組。社區矯正人員為女性的,矯正小組應當有女性成員。
6、根據《關于對判處管制、宣告緩刑的犯罪分子適用禁止令有關問題的規定(試行)》,人民法院可以根據犯罪情況,禁止判處管制、宣告緩刑的犯罪分子在管制執行期間、緩刑考驗期限內接觸一類或幾類人員。下列關于禁止接觸特定人員的說法,正確的有( )。
A. 禁止接觸同案犯
B. 禁止接觸犯罪人近親屬
C. 未經對方同意,禁止接觸證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
D. 未經對方同意,禁止接觸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
E. 未經對方同意,禁止接觸控告人、批評人、舉報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
【答案】A,C,D,E
【解析】本題考查禁止接觸的特定人員。人民法院可以根據犯罪情況,禁止判處管制、宣告緩刑的犯罪分子在管制執行期間、緩刑考驗期限內接觸以下一類或者幾類人員:(1)未經對方同意,禁止接觸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2)未經對方同意,禁止接觸證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3)未經對方同意,禁止接觸控告人、批評人、舉報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4)禁止接觸同案犯。(5)禁止接觸其他可能遭受其侵害、滋擾的人或者可能誘發其再次危害社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