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牢記并收藏
(一)認知行為治療模式
認知行為模式的內容與特點 | |
基本理論假設 | 1、認知對人的情緒和行為有著重要的影響; 2、人的行動能夠影響人的思維方式和情緒。 3、認知因素,三種不同意識狀態的層面:意識、自動念頭和圖式。 |
治療方法和技巧 | 1、個案概念化 根據服務對象心理結構和問題特性,將認知行為治療模式的原理個別化,以適應具體個案。 2、合作式的治療關系 治療師依據理解、友好、同理等原則與服務對象建立信任、平等的合作治療關系。 3、蘇格拉底式的提問 對話式的提問方式調動服務對象的好奇心和探索能力,揭示服務對象的無效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 4、結構化和心理教育 通過讓服務對象設計日程的安排和提供反饋的方式,幫助服務對象規劃自己的生活安排,提高服務對象的學習能力,充分發揮面談輔導的治療技巧。 5、認知重塑 通過認知中錯誤的辨認、理性選擇方式的列舉以及認知排演等方法,幫助服務對象認識和改變無效的自動念頭和圖式,加強服務對象的理性認知的能力。 |
(二)理性情緒治療模式
理性情緒治療模式的內容與特點 | |
理性情緒治療模式的理論基礎 | 1、ABC理論 (1)A代表引發事件(Activation events),是指服務對象所遇到的當前發生的事件; (2)B代表服務對象的信念(Beliefs),是指服務對象對當前所遭遇事件的認識和評價; (3)C代表引發事件之后出現的各種認知、情緒和行為(Consequences)。 (4)服務對象的認知、情緒和行為的反應受到服務對象的信念的影響。 2、非理性信念 指那些把特定場景中的經驗絕對、普遍、抽象化之后與實際情況不符的想法和觀點。 3、絕對化 指服務對象對自己的要求過高,希望自己的生活完美無缺。 4、普遍化 指服務對象把自己對某件或者某些事情的看法概括為所有事物的普遍特性。 |
理性情緒治療模式的治療技巧 | 1、非理性信念的檢查技巧 即對服務對象情緒 、行為困擾背后的非理性信念的原因進行探尋和識別的具體方法。 (1)反映感受;描述自己情緒、行為以及各種感受,從而識別背后非理性信念。 (2)角色扮演;扮演特定角色,重新體會當時場景中情緒和行為 。 (3)冒險;讓服務對象從事自己所擔心害怕事,使得情緒背后非理性信念呈現。 (4)識別;根據非理性信念特征分析、了解服務對象情緒。 2、非理性信念的辯論技巧 即對產生服務對象情緒、行為困擾的非理性信念進行質疑和辨析的具體方法。 (1)辯論;(2)理性功課;(3)放棄自我評價;(4)自我表露 (5)示范;(6)替代性選擇;(7)去災難化;(8)想象。 |
二、特點
認知行為模式 | 1、認知和行為因素的結合 注重服務對象行為的改變和學習規律,把人的內部意識變化過程作為考察內容。 2、采用綜合的方式開展個案輔導工作 既看到人的行為改變規律,又看到人的認知加工特點,內部與外部有機結合,綜合的方式開展個案工作。 |
理性情緒治療模式 | 1、明確輔導要求 除了建立關系外,還需介紹該模式的基本原理。 2、檢查非理性信念 尋找情緒、行為背后非理性信念,并理解相應的聯系。 3、與非理性信念辯論 認識和了解非理性信念的不切實際地方以及可能產生的危害,并采取措施。 4、學會理性生活方式 運用理性信念替代原來的非理性信念,建立理性的生活方式。 5、鞏固輔導效果 通過具體練習幫助服務對象在實際中運用理性的生活方式,鞏固輔導效果。 |
三、小結
認知行為治療模式和理性情緒治療模式,都是基于認知理論的理論脈絡下發展而來。而認知行為治療模式更注重服務對象行為的改變和有規律的學習,行為改變一定涉及人內部信息的加工過程,這樣也為會行為帶來變化;理性情緒治療模式,則注重服務對象的非理性信念的檢查和辯論,幫助其建立理性的生活方式。
由此看出,認知行為治療模式的關鍵詞是學習和行為改變,但二者又是相互影響;理性情緒治療模式的關鍵詞是理性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