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某家暴受害者小組中,社會工作者對組員說:“我的父親長期酗酒,回到家中為了發泄心中的苦悶就打罵我和我媽媽,我那時候十分痛苦,感覺生活沒有了希望。但是通過我和我媽媽的努力,終于改變了父親的惡習。”社會工作者在與組員溝通時,運用了( )技巧。
A.同理心
B.示范引導
C.自我披露
D.幫助組員相互理解
參考答案:C
參考解析:社會工作者可以有選擇地將親身經歷、體會、態度和感受向組員坦白,傳遞真誠,讓組員感受到被信任。通過這種信任關系情境的建構,促使組員也能夠坦陳自己的問題和需要,從而使得社會工作者和組員雙方在組員的問題及需求上達成共識。根據本題情境,應選C。
2.在小組的結束階段,社會工作者李某設計了一些調查問卷,讓組員根據自己的改變狀況來評估小組給他們帶來的影響和改變。這一評估屬于小組評估內的( )。
A.過程評估
B.效果評估
C.需求評估
D.組前計劃評估
參考答案:B
參考解析:小組的效果評估是指在小組的結束階段,社會工作者會設計一些問卷或量表,讓組員根據自己的改變狀況,來評估小組的效果。
3.( )的家庭規模比較小,家庭關系比較簡單,是現代社會最主要的家庭形式。
A.核心家庭
B.主干家庭
C.丁克家族
D.單親家庭
參考答案:A
參考解析:核心家庭是指由一對夫婦及其未婚子女組成的家庭類型,這種家庭規模較小,家庭關系比較簡單。是現代社會最主要的家庭形式。
4.社區工作方法強調通過居民參與,解決社區問題,滿足社區需求。為此社會工作者通常需要召集居民代表大會,討論有關問題。在會議進行中,社會工作者需要完成的工作是( )。
A.讓所有與會者及時并清楚地知道會議的決定
B.與先到會場的居民打招呼和談話.營造親切氣氛
C.按照會議議程逐項討論,適當分配發言和討論時間
D.做好會議記錄,并分發給與會人員.以便工作的開展
參考答案:C
參考解析:社區工作常用技巧之“會議中的主要工作”是盡可能按照會議議程一項一項地討論,每項議程的時間分配盡量嚴格掌握,適當分配發言和討論的時間。
5.在社區工作中。社會工作者在不同工作階段采用的介入策略有所不同。社會工作者朱強策劃在國慶節舉辦社區運動會,一方面可以營造與社區其他成員互動的機會,另一方面也可借此宣傳介紹自己所在機構的服務。這一活動應在社區工作的( )階段開展。
A.進入社區
B.認識社區
C.組織社區
D.實施社區工作計劃
參考答案:A
參考解析:在社區工作的”進入社區“階段,社會工作者所在的機構可以出面主辦一些社區活動,邀請居民和其他社區團體參加,主動營造與社區其他成員互動的機會,也可借此宣傳介紹自己所在機構的服務。
6.社會工作者通過接觸,了解到因病致貧的貧困戶生活極度困難,因此專門就低保邊緣戶的問題向相關部門提出建議。在社區照顧模式中,其承擔的角色是( )。
A.倡導者
B.倡議者
C.教育者
D.領導者
參考答案:B
參考解析:倡議者角色是指為較為特殊的服務對象倡議和爭取合適的服務;替照顧者向有關方面提出意見和爭取改善措施;通過教育和培訓,鼓勵照顧者自主爭取權益。
7.在地區發展模式實施策略中,( ) 主要是針對社區居民之間的冷漠和疏離所采取的策略。
A.團結鄰里
B.促進居民的個人發展
C.提供服務和發展資源
D.社區教育
參考答案:B
參考解析:地區發展模式實施策略中的促進居民個人發展主要是針對社區居民之間的冷漠和疏離所采取的策略。社會工作者一般會通過組織一系列社區活動,讓居民在這些活動中相互熟悉、交往、溝通,并讓部分有積極性的居民承擔一些任務,或參與活動的策劃或管理,以增強居民處理事務的能力和責任感。在活動結束后,社會工作者和居民共同分享活動的收獲,用成功的合作經驗鼓勵居民持續參與,并增強他們的自信心。
8.在組員發言過程中或發言之后,社會工作者小呂非評判性地幫助組員梳理其發言,其目的是( )。
A.鼓勵組員自由、放松地表達自己的感受
B.使其講述的內容和感受聽起來更具條理性和邏輯性
C.使社會工作者和組員雙方在組員的問題及需求上達成共同的認識
D.讓發言者感受到被理解和被重視
參考答案:B
參考解析:社會工作者要非評判性地幫助組員梳理其發言,這種做法是堅持與組員溝通技巧中適當幫助梳理技巧的體現,其目的在于使其講述的內容和感受聽起來更具條理性和邏輯性。
9.較為符合我國國情和社區工作現狀的社區工作模式是地區發展、社會策劃和( )三個實施模式。
A.社區照顧
B.居民自治
C.社會行動
D.社會互助
參考答案:A
參考解析:在具體的實踐過程中,針對不同的社區問題,社區工作形成了不同的工作模式。目前在國內外應用較普遍,并取得了良好成效,且較為符合我國國情和社區工作現狀的三個主要模式,即地區發展、社會策劃和社區照顧。
10.社會工作者在傾聽的同時作出回應,積極表達自己的感受,通過復述組員講述的內容和揭示其背后的潛臺詞來達到目的,這種小組工作技巧是( )。
A.專注傾聽
B.積極回應
C.適當自我表露
D.適當幫助梳理
參考答案:B
參考解析:社會工作者在組員發言之后,要做到積極回應,站在同理心的角度,向發言者表達對其發言的高度重視,認真把握發言者的用意和感受,并伴以積極的回應。
11.“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體現出的人類需要類型是( )。
A.愛的需要
B.自尊的需要
C.審美的需要
D.學習的需要
參考答案:D
參考解析:人類的需要可分為物質需要和精神需要兩種類型。其中精神需要是指人對自己的智力、道德和審美等方面的發展條件的需要,如人對學習提高的需要、創造發明的需要、貢獻能力的需要、獨立自尊的需要等。“三人行 ,必有吾師焉”出自于《論語述而》。原文是: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不善者而改之。”意思是:孔子說:“別人的言行舉止,必定有值得我學習的地方。選擇別人好的學習,看到別人缺點,反省自身有沒有同樣的缺點,如果有,加以改正。”體現出的正是人對學習提高的需要。
12.在( )的家庭教養模式下,孩子由于得不到必要指導和正常約束,會形成缺乏自信、自制力差、不負責任、情緒波動異常,待人處世具有攻擊性,易受誘惑,做事權宜敷衍,缺乏理想等心理傾向。
A.專制型
B.嬌縱型
C.放任型
D.沖突型
參考答案:C
參考解析:家長既缺少愛心、耐心,也缺乏責任感,對孩子放任自流構成了放任型家庭教養模式。在放任型的家庭教養模式下,孩子由于得不到必要指導和正常約束,會形成缺乏自信、自制力差、不負責任、情緒波動異常,待人處世具有攻擊性,易受誘惑,做事權宜敷衍,缺乏理想等心理傾向。
13.小錢正在讀初中,與其他同學不同,她特別崇拜演藝明星,服裝、發型都模仿明星的樣式,甚至為了追星而曠課,影響正常的學習生活。根據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的相關理論,下述因素中最可能影響小錢上述行為的是( )。
A.學校環境
B.遺傳基因
C.宗教信仰
D.大眾傳媒
參考答案:D
參考解析:大眾傳媒是指在信息傳播過程中處于傳播者和大眾之間的媒介體,包括復制、傳遞信息的設備、傳播組織、團體及其出版物和影視、廣播節目。大眾傳媒對人的行為既有積極的影響也有消極的影響。積極的影響包括提供信息幫助個人和群體了解情況、作出判斷、滿足要求或實現目標;消極的影響包括通過信息傳遞不恰當的價值觀念和行為模式,對受眾進行誤導。
14.張大爺五年前退休,沒有子女,老伴去世后一直獨居在家。最近他摔傷了腿,醫生告訴他需臥床半年,高額的醫藥費開支讓他不堪重負。他深受打擊,覺得自己活不長了,半夜常常做噩夢。社會工作者介入后,經評估張大爺面臨的主要問題是( )。
A.退休后產生的無用感
B.經濟支出增加導致生活困境
C.對疾病和死亡產生的恐懼感
D.人際交往少導致孤獨寂寞感
參考答案:C
參考解析:由于老年人體內各器官的功能和結構出現了退行性的變化甚至直接產生病變,并且老年人的免疫力大為減弱,負面情緒增多,感染各種疾病的概率增加。疾病的困擾成為老年人最大的煩惱。死亡是人生無法回避的終極問題,也是老年人面臨的最大危機,是導致內心焦慮和恐懼的根源。老年人的很多問題根源都與死亡焦慮有關。而老人內心對死亡的恐懼可能表現為對死亡問題的回避,對自身真實情感的否定。
15.學齡前階段是指(??)歲。
A.3~5
B.3~6
C.4~6
D.5~8
參考答案:B
參考解析:學齡前階段為3~6歲,這一階段的生理特征是,兒童的大肌肉發展逐漸成熟,他們能夠控制自己的身體以達到某種目的,小肌肉與手眼逐漸協調,使兒童獲得了勝任感和獨立感。在心理方面,能正確掌握本土語言,詞句發展迅速,初步掌握語法結構,口語表達能力日益增強,開始形成內部語言,開始掌握書面語言。在社會性發展方面,學齡前階段兒童已經逐漸從以自我為中心,學會區分他人與自我。通過在環境中與他人進行互動,自我意識得到發展。
16.家長在生活方面對子女無微不至,在學習上嚴加管理,一方面是過度保護,包攬生活中的一切,另一方面又期望過高。這種家庭教養模式屬于( )。
A.民主型
B.支配型
C.沖突型
D.專制型
參考答案:B
參考解析:家庭教養模式主要包括:(1)嬌縱型;(2)支配型;(3)專制型;(4)放任型;(5)民主型;(6)沖突型。其中,家長過分溺愛與嚴加管束結合,構成支配型家庭教養模式。在這種家庭中,家長在生活方面將子女照顧得無微不至,在學習上嚴加管理,一方面是過度保護,包攬生活中的一切,另一方面又期望過高。
17.周先生是家里唯一的經濟支柱,突然被公司解雇后,他瞞著家人四處求職,幾經努力也沒找到工作,感到十分彷徨。最后,他決定向妻子道出實情,一起商量如何度過家庭出現的經濟危機。從危機介入模式的角度分析,周先生處于( )階段。
A.危機
B.解組
C.恢復
D.重組
參考答案:C
參考解析:危機的發展階段。危機的發展一般可以分為四個基本階段:危機、解組、恢復及重組。危機事件的第三個階段:恢復是服務對象經歷了解組的痛苦經歷之后,開始調整自己的行為方式,尋找適應危機環境的新的解決方法。
18.小明是小學五年級的學生,不肯去上學,如果父親強行將他送入學校他就會早退去其他地方,等到放學時間再回家,小明的行為讓父親非常苦惱。社會工作者為小明進行了心理輔導,發現其不愿意上學是因為父母離婚后,班上的小朋友都說他是沒媽要的孩子,進而使他對上學產生排斥。這屬于心理社會治療模式中的( )。
A.心理問題診斷
B.心理動態診斷
C.緣由診斷
D.分類診斷
參考答案:C
參考解析:緣由診斷是對服務對象困擾產生、變化的過程進行分析。例如,服務對象的困擾是什么時候產生的、有什么重要的影響事件、在服務對象成長過程中有什么樣的變化等.是對服務對象個人歷史的考察。案例中的診斷階段屬于緣由診斷。
19.內容主要包括理論假設和治療技巧的一種個案社會工作運用模式是( )。
A.心理社會治療模式
B.行為主義治療模式
C.理性情緒治療模式
D.感性情緒治療模式
參考答案:A
參考解析:心理社會治療模式的內容包括理論假設和治療技巧。故選A。
20.13歲的初中生小茜經歷了一次嚴重的交通事故。此后一個月,小茜一直感到恐懼,一聽到汽車鳴笛聲就大喊大叫,晚上睡覺一定要家人陪伴,家長為此向社會工作者求助。社會工作者依據專業知識判斷,小茜所面臨的狀況屬于( )。
A.普通生活經歷的危機
B.特殊生活經歷的危機
C.認知障礙
D.溝通不良
參考答案:B
參考解析:危機通常可以劃分為兩類:普通生活經歷的危機和特殊生活經歷的危機。特殊生活經歷的危機,它只是特殊人群遭遇的困難,如家庭破裂、戰爭和自然災害等,這種類型的危機通常會給受害者造成嚴重的不良后果,甚至導致長期的生理、心理或者社會功能的損害。某個特殊的事件之所以成為危機,它需要同時滿足三個方面的條件:一是阻礙服務對象重要目標的實現,使服務對象基本需要無法滿足,如損害服務對象的健康、威脅服務對象的安全,或者迫使服務對象的情感聯系出現斷裂等;二是超出服務對象現有的能力,使服務對象無法憑借以往的方式解決問題。這樣,反過來,又增強服務對象的不安和焦慮,讓服務對象陷入一種不良的循環中;三是導致服務對象出現心理失衡,使服務對象處于心力交瘁的脆弱狀態中,無法忍受任何生活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