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學習教育學的意義?
答:(1)有助于樹立正確的教育思想,提高貫徹我國社會主義教育方針、政策的自覺性。(2)有助于鞏固熱愛教育的專業思想,全面提高教師的素質。(3)有助于認識和掌握教育規律,提高從事學校教育工作的水平和能力,(4)有助于推動學校教育改革和教育科學研究。
2、教育學的發展一般經過哪幾個基本階段?
答:(1)教育學的萌芽階段,人們對教育的認識包含在一個龐大的哲學體系中,未形成獨立學科。(2)獨立形態教育學的產生,以一系列具有比較完整理論體系的資產階級教育家及代表作的出現為標志。(3)馬克思主義教育學的建立,以前蘇聯教育家克魯斯卡婭及代表作為創始,本世紀50年代后,實現教育理論又有了新的發展。
3、廣義的教育指什么?狹義的教育指什么?
答:在社會中凡是有目的的增進人的知識和技能,發展人的智力和體力,影響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動都是教育,這是廣義的教育。狹義的教育一般指學校教育,即教育者按一定社會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發展規律,對受教育者進行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教育活動。狹義教育有時也作為思想品德教育的同一(義)語使用。
4、教育在人的發展中的作用?
答:(1)教育是一種有目的的培養人的活動,它規定著人的發展方向。(2)教育,特別是學校教育給人的影響比較全面、系統和深刻。(3)學校有專門負責教育工作的教師。
5、社會主義教育的特點?
答:(1)教育具有社會主義性質,為廣大勞動人民服務。(2)共產黨統一領導,創辦。(3)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反對宗教迷信,提倡唯物主義。(4)實施平等的民族教育,(5)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并把它作為培養社會主義新人的強有利手段。
6、什么是教育目的?什么是培養目標?
答:教育目的是培養人的質量規格標準,是對受教育者的一個總的要求。培養目標是指教育目的在各級教育機構的具體化。
7、我國社會主義教育目的的基本點包括哪幾個方面的內容?
答:(1)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勞動者或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2)使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3)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是實現我國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徑。
8、什么是智力?為什么要發展智力?
答:智力是保證人們有效進行認識活動的那些比較穩定的心理特征的綜合。包括觀察力、想象力、記憶力,注意力、思維力等因素。
發展智力的原因:(1)它不僅是當代社會對人才的要求,而且有極大的客觀性。(2)長期以來教學實踐反復證明開發智力的重要。
9、體育的內容有哪些,具體任務是什么?
答:體育的內容有:田經、體操、球類、游戲、武術、游泳、軍事體育。
具體任務:(1)增強學生體質,全面發展學生身體素質和人體基本活動能力,提高適應環境的能力。(2)向學生傳授體育和衛生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3)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10、論美育對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意義?
答:美育能促進教育目的的實踐,促進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1)可以促使學生共產主義道德品質的形成,對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陶冶心靈,樹立正確的世界觀有特殊的功效。(2)能夠促進學生智力發展,擴大和加深他們對客觀現實的認識。(3)有抬情健身的作用,增進身心健康、促進體育。
11、勞動教育的內容有哪些?
答:(1)現代工業和手工工藝生產勞動的知識技術。(2)農、副業生產勞動的知識和技術。(3)服務性勞動的知識和技能。
12、什么是學制?
答:學制是學校教育制度的簡稱,指各級各類學校的總體系,包括學前教育機關,小學、中學大學及各級各類專業學校、業余學校和特殊學校,具體規定各級各類學校的任務、目的要求入學條件、學習年限及他們之間的關系。
13、新中國成立后頒布的學制特點是什么?
答:(1)保證廣大勞動人民及子女先受教育的機會。(2)體現了教育為生產建設服務的方向。(3)重視在職干部的再教育。(4)體現了方針、任務的統一性方式方法靈活性相結合的精神。(5)充分體現了民族平等、男女平等的原則。
14、我國學制改革的基本原則是什么?
答:(1)教育結構必須適應經濟結構和社會結構。以利于國民經濟和社會的發展。(2)統一性與多樣性相結合。(3)普及與提高相結合,(4)穩定性與靈活性相結合。
15、教師勞動的創造性表現在哪幾個方面?
答:(1)對不同學生區別對待、因材施教。(2)對教學內容和方法不斷變換和創新。(3)表現在教師的教育機智上。
16、教師應該怎樣熱愛學生?
答:關心愛護與嚴格要求相統一,尊重學生、信任學生,熱愛學生要一視同仁,對學生思想、智力、身體要全面關懷,對學生的情感要求穩定性。
17、一個合格的人民教師應具有哪些職業道德修養?
答:(1)忠于人民教育事業,熱愛教育事業。對教育事業有獻身精神。(2)熱愛學生。(3)有集體協作精神。(4)嚴格要求自己,為人師表。
18、論述對一個合格人民教師的能力素養的要求。
答:(1)必須具備組織教育和教學能力,表現在善于制定教學計劃、編寫教案、組織教學與家庭、社會配合等方面。(2)具備語言表達能力,教師語言應具有科學性、邏輯性和啟發性,并善于結合姿態、表情、手勢,使語言更具表現力。(3)具備組織管理能力,表現在善于組織和管理班級體,對學生和班級日常工作良好地組織管理等方面。(4)具備自我調控能力,對于出現的新情況,教師能及時分析調整,使工作達到最優化程度。
19、教學有哪里幾項基本任務?
答:(1)使學生掌握系統的現代科學文化基礎知識,形成基本技能技巧。(2)發展學生智力,培養能力,教會學生學習。(3)發展學生體力,提高健康水平。(4)培養良好的思想品德,為形成科學的世界觀和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打下基礎。
20、什么是課程,課程內容有哪幾個方面?
答:課程是計劃化的學習經驗,主要涉及教師教什么和學生學什么問題,是學校教育的核心,是學校培養未來人才的藍圖。內容包括:(1)關于自然、社會和人的發展規律的基礎知識。(2)關于一般智力技能和操作技能的知識經驗。(3)關于對待世界和他人態度的知識經驗。
21、什么是課的結構,一堂課完整的結構包括哪些方面?
答:課的結構指一節課的組織部分及各部門進行的先后順序和時間安排,一節課完整的結構包括:組織教學、復習過渡、講授新教材、鞏固新教材、布置課外作業。
22、自古以來,兩種對立的教學方法體系是什么?
答:啟發式教學和注入式教學。
23、教師工作的基本環節包括哪些?
答:備課、上課、課外作業的布置與批改、課外輔導、學業成績檢查與批定。
24、德育過程由哪四個因素構成?
答: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內容和德育方法。
25、陶冶教育的方式主要有哪些?
答:人格感化、環境陶冶、藝術陶冶。
26、我國普通學校應貫徹的德育原則是什么?
答:(1)社會主義方向性原則。(2)從學生實際出發的原則。(3)知行統一的原則。(4)集體教育與個別教育相結合原則。(5)正面教育與紀律約束相結合的原則。(6)依靠積極因素,克服消極因素。(7)尊重、信任學生與嚴格要求學生相結合。(8)教育影響的一致性和連貫原則。
27、家庭教育有哪些基本要求?
答:(1)創造和諧的家庭環境。(2)對孩子的要求要合理統一一致。(3)要理解和尊重孩子。(4)不斷提高家長的文化素質和思想素養。
28、什么是課外校外教育?
答:它是在課程計劃和學科課程標準之外,利用課余時間,對學生實施的各種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教育活動。
29、三結合教育指的是哪三結合?
答:指學校、家庭、社會教育三結合。
30、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環節是什么?
答:組織和培養班級體。
31、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答:(1)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2)教育學生努力學習,完成學習任務。(3)指導學生課余活動,關心學生身心健康。(4)組織學生參加勞動和其他社會活動。(5)指導班委會、共青團和少先隊工作。(6)作好家長工作,爭取社會有關方面配合。(7)評定學生操行。
32、試述未來社會對人才素質的要求是什么?
答:(1)未來社會要求每一個體積極進取、開拓、創新,勇于迎接時代挑戰,在眾多的人才素質中,突出人的進取性和創新精神,是我們所處時代的需要。(2)未來社會要求人具有合理的知識和能力結構,未來的人應持有三本教育‘護照’,一本是學術性的,一本是職業性的,另一本是證明人的事業心,進取精神,創造能力和協調組織能力。(3)未來社會要求人們具有競爭意思、效益意識、法律意識和國際意識。(4)未來社會還要求人們具有較高的人文精神和道德風貌。
33、1995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中規定的教育方針是什么?
答:教育必須為社會主義現代建設服務,必須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培養德、智、體等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
34、教學的三大任務是什么?
答:傳授知識、發展能力,促進品德。
35、什么是教材?什么是教學大綱?
答:教材(教科書)是教學的主要依據,它是闡述教內容的專用書籍,是教學大綱的具體化,正文是教材的主要部分。教學大綱是以系統和連貫的形式,按章節,課題和條目敘述該學科主要內容的教學指導文件,分說明,本文、附錄三部分。
36、教學管理制度分哪兩種?其涵義是什么?
答:教學管理制度分學年制和學分制兩種。學年制是按學年或學期排定的課程進度進行教學,以學年規定學生達到的水平的教學制度。學分制是衡量莫一種教學過程對完整學位要求所做貢獻的一種管理方法,也就是計算學生學習進度和學習分量的一種方法,手段或尺度。
37、試述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主動性相結合的原則。
答:(1)教師的主導作用是使教學過程能高效率進行的保證,學生的主動探索是學習取得成功的基本條件,兩者不可偏廢,大學教師的主導作用主要通過引導,點撥等方式發揮學生的主動性,主要通過獨立的,自主的及帶有探索性的學習得以實現。(2)應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要善于提出問題,要激勵學生的事業心和進取心,不斷激發他們學習的自覺性和積極性。
38、你對教師隊伍的結構、調整和流動有什么想法和建議?
答:(1)教師結主要包括職務結構、學歷結構、年齡結構和專業結構,教師隊伍的結構是否合理,直接影響著教師隊伍整體作用的發揮,影響教學與科研的整體質量。(2)針對目前教師隊伍中的“人才積壓”,和“人才浪費”并存以及“近親繁殖”等現象,宜采取以下幾方面措施:首先,逐步建立,推行完全意義上的聘任制,其次。對相對薄弱而又急需教師的專業,學校和地區,可借助宏觀調控的行政手段,形成教師結構的合理布局。再次,通過教師合理流動,可改變教師隊伍“近親繁殖“現象,一是補充教師,盡可能選留不同學校畢業生或選調外校教師,二是教師定期流動制。(3)促進教師合理流動,形成教師合理結構,還應有完善、健全的人才市場調節機制做保障,及時向教師提供教育人才的需求信息,疏通教師合理流動的渠道。
39、教師的勞動有哪些特點?
答:(1)復雜性、創造性。(2)連續性、間接性。(4)主體性、示范性。
40、人類歷史上,最早出現的專業論述教育問題的著作是什么?
答:我國的《學記》。
41、影響人發展的因素,概括起來有哪些?
答:遺傳、環境、教育和個體的主觀能動性。
42、簡要回答教師的作用。
答:(1)教師是人類文化知識的傳遞者,對人類社會的延續和發展有承前啟后的橋梁作用。(2)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對青少年一代的成長起關鍵作用。(3)教師是教育工作的組織者、管理者,在教育過程中起主導作用。
43、近代最早一部系統論述教育的專著是什么?由誰所著?他提出了什么教育思想?
答:是捷克教育家夸美約斯所著《大教學論》,他提出“泛智”思想。
44、青少年學生的年齡分期是如何劃分的?
答:(1)嬰兒期和托兒期(又稱先學期)出生1---3歲;(2)幼兒期(又稱學前期)3---5、6歲;(3)童年期(又稱學齡初期)6、7---11、12歲;(4)少年期(又稱學齡中期)11、12---14、15歲;(5)青年初期(又稱學齡晚期)14、15---17、18歲。以后還有青年中期和青年晚期兩個階段。
45、我國社會主義新型師生關系的特點是什么?
答:(1)尊師愛生,指學生應當尊重老師,老師應當熱愛學生。尊師是愛生的結果,愛生是尊師的前提,教師應全身心地關愛學生,從而贏得學生對自己的尊重。(2)民主平等,是我國社會主義制度下人與人之間平等互助關系的反映,師生關系在政治、經濟、法律、人格上都是平等的,所以教師的教育應建立在民主、平等、友善的基礎上,以說理疏導循循善誘的方法教育學生。(3)教學相長、指教育過程中教師和學生是互相制約,相互促進,共同提高的,它包括三層含義:一、教可以促進學,二教師可以向學生學習,三學生可以超過教師。
46、我國模范班主任總結的德育經驗是什么?
答: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導之以行,持之以恒。
47、1958年黨中央頒布了“兩個必須”的教育方針指什么?
答:教育必須為無產階級政治服務,必須與生產勞動相結合。
48、學生的身體素質包括哪些方面?
答:包括速度、靈敏、力量、耐力、柔韌等方面。
49、教學過程有哪些規律可循?
答:(1)教學過程中學生的認識規律,主要是通過學習間接經驗認識客觀世界。(2)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主體作用相統一的規律。(3)掌握知識和發展智力相統一。(4)傳授知識與思想品德教育相統一的規律。
50、班主任了解和研究學生有哪些主要方法?
答:(1)考察法;(2)觀察法這是了解學生的基本方法;(3)問卷法;(4)談話法;(5)調查法;(6)實驗法;(7)訪問法;(8)書面材料分析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