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題
1.在教學目標表述中,“使用知識并進行理解”的要求屬于認知領域的(D)層次。
A.領會
B.綜合
C.分析
D.應用
2.2000年10月25日,全國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工作會議召開。陳至立同志作了題為《抓住機遇,加快發展,在中小學大力普及信息技術教育》的報告。報告中明確提出要實施(C)、信息技術教育以及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
A.“全國學習網工程”
B.“2016戰略”
C.“校校通工程”
D.“人—機—路—網”工程
3.在Frontpage中,通過(B)可隨時查看制作的網頁在瀏覽器中的效果。
A.普通窗口
B.預覽窗口
C.HTML窗口
D.視圖窗口
4.下面(A)不屬于社會科學。
A.物理
B.地理
C.歷史
D.思想與品德
5.教師可以讓學生使用傳感器覺察和比較各種聲音,來講授(C)
A.熱現象
B.光的傳播
C.聲音的產生與傳播
D.簡單電路
6.在授新課時,教師可以利用演示文稿呈現重要單詞和句型,單詞可以配上圖片和建立熱連接,這是信息技術在英語學科中(D)的表現。
A.創設英語學習環境
B.擴大和緊密英語學習共同體
C.促進學生主動建構的英語學習
D.為教師的演示教學提供新方式
7.信息技術與數學課程整合對各內容領域的數學教學帶來了巨大的變革,其具體體現包括新課標中的四個(C)領域。
A.數與代數;平面幾何;導數和微分;綜合應用
B.數與代數;函數;統計與概率;綜合應用
C.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綜合應用
D.數與代數;直線和圓;統計與概率;綜合應用考試大收集
8、在作文教學方面,小學語文“四結合”試驗運用各種現代信息技術,采用由(D)六個教學環節所組成的教學模式。
A.創設情境—個別觀察—整體總說—局部分說—打字表達—評議批改
B.創設情境—指導觀察—局部分說—整體總說—講演—小組批改
C.創設情境—小組觀察—整體總說—局部分說—寫作—評議批改
D.創設情境—指導觀察—局部分說—整體總說—打字表達—評議批改
9.直接教學的教學流程是(A)
A.定向、講解、有組織的練習、有指導的練習、獨立練習
B.講解、定向、有指導的練習、有組織的練習、獨立練習
C.定向、講解、獨立練習、有指導的練習、有組織的練習
D.講解、定向、有指導的練習、獨立練習、有組織的練習
10.發現學習是由(C)提出來的,是指學習者通過自身努力獲得學習結果的教學模式。
A.奧蘇貝爾
B.維果斯基
C.布魯納
D.斯金納
11.(C)是學習者為了成功而高效的達到學習目標,在學習過程中,有意識的對自己的學習活動進行積極的計劃、監視、檢查、評價、反饋、調整和控制的過程,也是學習者激勵自己適當使用學習策略的過程。
A.研究型學習
B.個別化學習
C.自我調節學習
D.自我反思學習
12.下面的(D)不能說明模擬在教育中應用的優越性。
A.激發學習動機
B.真實性和遷移性
C.安全性和經濟性
D.適用面窄 考試大收集
13.在“知識點之間逐層遞進深入”的教學信息組織結構相對應的軟件導航是(B)
A.有線性的橫向導航
B.線性的縱向導航
C.非線性的樹狀導航
D.非線性的網狀導航
14.在交流與討論中,(D)的目的是小組學生解決共同的問題。
A.頭腦風暴
B.同步討論
C.辯論
D.合作性討論
15.教學環境中的社會環境包括(D)
A.硬件擺放、座位安排、交流合作形式
B.課堂氛圍、課堂管理、硬件擺放
C.課堂氛圍、座位安排、交流合作形式
D.課堂氛圍、課堂管理、交流合作形式 考試大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