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心理學:學校心理學是運用心理測量、診斷、咨詢、行為矯正技術為學校提供服務的一門應用學科。
腳本:一種知識表征的形式,指表征反復出現的事件的圖式。
概念學習:奧蘇伯爾認為,概念學習實質上是掌握同類事物的共同的關鍵特征;加涅認為概念學習是學習運用一類事物的關鍵特征對事物進行分類。
并列結合學習:新的命題與認知結構中的原有特殊觀念既不能產生從屬關系,又不能產生總括關系,但在橫向上存在吻合或對應關系時所進行的學習。
默會知識:波蘭尼劃分的一種知識類型,指只能意會而不能言傳的知識。
知識的表征:指信息在心理活動中表現和記載的方式。
符號表征學習:奧蘇伯爾區分的有意義言語學習的一種形式,指學習單個符號或一組符號的意義,或者說,學習它們代表什么。
雙編碼理論:一種知識表征理論,認為陳述知識以言語和意象兩種方式表征,雙編碼是有效和高效思維的重要方面。
同化論:奧蘇伯爾在有意義言語學習理論中提出的、用以解釋概念或命題意義獲得的心理機制的學說,強調新舊知識的相互作用涉及上位學習、下位學習、并列結合學習三種形式;強調概念和命題的不斷分化和綜合貫通;強調原有知識的鞏固及教材由一般到個別的循序組織。
概念同化:概念學習的一種形式,指用定義的方式直接向學習者呈現一類事物的關鍵特征,學習者利用認知結構中原有的概念理解新概念。
命題學習:奧蘇伯爾區分的有意義言語學習的一種形式,指學習若干概念之間的關系,或者說,學習由幾個概念聯合所構成的復合意義。
復述策略:一種促進陳述性知識學習的策略,指為了保持信息而對信息進行多次重復。
精加工策略:一種促進陳述性知識學習的策略,指對記憶的材料補充細節、舉出例子、作出推論,或使之與其他觀念形成聯想,以達到長期保持的目的。
概念圖示:一種促進陳述性知識學習的組織策略。學生通過畫知識網絡圖來表示概念間的關系,網絡圖如一課倒置的知識樹,把最概括的概念置于樹干的頂端,把局部的概念置于枝桿,最后把具體細目置于樹枝的末梢。
組織策略:一種促進陳述性知識學習的策略,指發現部分之間的層次關系或其他關系使之帶上某種結構以達到有效保持的目的。
有意義言語學習理論:奧蘇伯爾提出的一種學習理論,是用同化思想來解釋外在的邏輯意義怎樣向個體的心理意義轉化的過程和條件的學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