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shù)學教師資格證面試歷年真題:觀察物體
1.題目:觀察物體
2.內容:略
3.基本要求:
(1)讓同學們通過觀察和操作感受物體的空間形態(tài);
(2)試講10分鐘;
(3)創(chuàng)設情境,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故事情境導入。
課件播放:“盲人摸象”。
提問:同學們?yōu)槭裁从X得好笑呢?他們看到的大象真的不一樣嗎?
預設:這幾位盲人只摸到大象的一部分,所以說不出大象的全貌。
引出課題:觀察物體。
(二)探索新知
1.觀察活動一
學生活動:將熊貓玩偶放在桌子中間,學生四人一組分前、后、左、右四個方位圍坐在四周。
首次觀察,每個學生均正對熊貓觀察。組內說一說,看到了熊貓的哪一面?是從哪個位置觀察的?
全班匯報。指定一組中的四位學生依次說說自己看到的熊貓是什么樣的,教師適時點撥。
提問:你們看的是同一個熊貓玩偶,為什么看到的情況卻不一樣?
引導學生換個位置觀察。每組同學按順時針依次到其他三個位置進行觀察。
學生活動:說一說自己觀察的位置和看到的樣子。
2.觀察活動二
(1)看一看:對照情境圖,先請每組的四位學生都站到小明的位置上,看看小明看到的熊貓是什么樣的。再到小紅、小芳、小亮所站的位置看一看。
(2)想一想:請學生靜靜地想一想上圖中的四位同學看到的圖是什么樣子的。
(3)說一說:教師在黑板上分別貼出四個不同側面的熊貓圖片,學生說一說下面的圖分別是誰看到的,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在相應的圖片下板書四位同學的名字。
提問:除了從前、后、左、右四個位置觀察,你還可以從什么位置去觀察?又會看到什么?(例如,從上面觀察,看到熊貓玩偶的頭頂。等等)
引導學生理解:同一物體,如果從不同的位置觀察就會得到不同的結果。
(三)課堂練習
連一連:課件出示
四)小結作業(yè)
提問:今天有什么收獲?
課后作業(yè):在生活中應用今天的知識,多角度觀察物體。
【板書設計】
觀察物體
觀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狀不同。
資料下載>>教師資格面試結構化專項+教案模板+萬能試講話語
報考信息>>教師資格證報考信息查詢
教師資格證面試如何快速通關?233網(wǎng)校還原面試情景現(xiàn)場,助你一舉攻下“結構化面試+試講+答辯”三大內容,實戰(zhàn)通關!試聽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