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下半年小學數學教資面試試講真題
平移
1、試講題目:平移
2、基本要求;
( 1)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明白平移。
( 2)要有互動,設置糾錯環節。
(3)要有板書。
(4)試講時間10分鐘。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老師做關窗、拉黑板的動作。
提問:同學們,你們知道這些是什么現象嗎? 引導學生說出:這是平移現象。
追問:你還能說出生活中有哪些關于平移的現象?學生答:升旗,纜車,火車在筆直的鐵軌上開等。
(二)生成新知
(1)課件出示教材中的例題1圖。
先讓學生說出虛線部分和實線部分表示的是什么意思。
提出問題:下面的小船圖和金魚圖分別是怎樣運動的?它們的運動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2)教師動畫演示小船圖和金魚圖運動的過程,讓學生觀察,感受平移,并強調平移的方向。
提問:小船圖和金魚圖都進行了平移,它們是朝哪個方向平移的呢?學生觀察得出:小船圖和金魚圖都是向右平移。
講解概念:
(1)認識平移的距離。
提問:小船圖和金魚圖都是向右平移,它們的運動有什么不同嗎?引導學生發現:小船圖平移的距離比金魚圖遠一些,并數一數。(引導:數一數,小船圖向右平移了幾格?)小組交流討論,教師巡視,進行糾錯。之后組織全班交流。師質疑:有位同學數出兩艘小船之間的距離是4格,他認為平移的距離就是4格,你覺得對嗎?引導學生得出:4格只是兩艘小船之間的距離,而不是小船平移的距離。追問:剛才同學們在小組內交流了怎樣數平移了幾格的方法,誰來和大家分享一下,你是怎么數的?
引導學生進行匯報交流,學生可能會出現不同的數法,教師可以組織全班同學進行評價和判斷,必要時讓學生上臺演示自己數的方法。
數法預設:
方法一:看船帆上的一條線段,這條線段向右平移了9格,小船圖就向右平移9格。
方法二:看船頭的一個點,這個點向右平移了9格,小船圖就向右平移9格。
(2)數一數:金魚圖向右平移了幾格?再與同學交流。 先讓學生獨立完成,再組織交流,教師巡視。
(3)小結確定平移的距離的方法。
先讓學生說說,教師再結合學生的發言進行小結:我們在確定圖形平移的距離時,可以先找出參照點,看它向哪個方向平移了幾格,這個圖形就向那個方向平移了幾格。
(三)應用新知
完成教材中的“試一試”。
(1)學生獨立畫圖。
教師巡視,了解學生存在的問題,對個別有困難的學生進行適當輔導。
(2)組織匯報。
學生一邊用投影展示畫出的圖形,一邊匯報是怎么畫的。
師根據學生的匯報小結畫法:一種方法是先確定平行四邊形的四個頂點,找出每個頂點平移后的對應點,再將這四個對應點依次連接起來;另一種方法是找每條邊平移后的對應邊。
(四)小結作業
小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你對今天的學習還有什么疑問嗎?
作業:想一想,生活中還有哪些是平移的現象?
【板書設計】略
題目:圓錐的體積
內容略
基本要求:
(1)請在十分鐘內完成試講內容;
(2)教師要幫助引導學生掌握本節內容的重難點;
(3)教學中要有師生間的交流互動;
(4)要求配合教學內容有適當的板書設計;
(5 )掌握圓錐的體積計算方法。

板書設計:略
圓的周長
1.題目:圓的周長
2.內容略
3.基本要求:
(1)試講時間約10分鐘;
(2)通過實驗,引導學生自己探索周長與直徑的關系,理解圓周率的意義;
(3)引導學生理解并掌握周長公式,能正確計算圓的周長;
(4)結合教學內容適當板書。
【試題解析】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師:同學們,上課以前老師給大家準備了一幅圖片,大家想不想看呀?(多媒體出示教材情境圖)接下來老師想問大家,你能根據圖片中的內容提出哪些數學問題呢?
生:繞著圓形花壇騎行一周大概多少米?
教師揭示課題:這個問題提的非常好。同學們,你們知道怎么解決這個問題嗎?那么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一下圓的周長怎么去算?
二、探究新知
(一)小組實驗,測量周長
師:請同學們拿出課前準備好的圓,以小組為單位,用刻度尺或者卷尺測量圓的周長是多少。測量的結果估讀到小數點后兩位
學生動手操作,教師適當巡視,點評
師:大家都把自己準備的圓的周長算出來了吧?那老師想問下大家,測量的過程都有哪些問題?
生:太麻煩了,如果遇到很大的圓怎么測量?
(二)啟發引導,理解圓周率
師:看來大家都覺得這種辦法不是很方便,接下來我們根據自己測量的圓的周長,做實驗。請同學們繼續測量自己手中圓的直徑,并且計算出周長和直徑的比值,完成表格。
學生填寫表格,并計算周長/直徑比值。
歸納:原來一個圓的周長總是它的直的3倍多一些。
師:老師告訴大家,其實早在很多年前,就已經有人研究了周長和直經的關系,發現任意一個圓的周長與它的直徑的比值都是二個固定的數,這個數我們把它叫做圓周率,用字母π(pai)表示。它是一個無限不循環的小數,π≈3.14592635......,但是實際用中我們一般取它的近似值,即≈3.14。
師:大家現在知道圓的奧秘了吧?大家知不知道,其實早在2000年前,我國的數學家就估算出了圓的周長和直徑的關系。后來我們國家的數學家祖沖之把圓周率精確到了7位小數,大家是不是更加熱我們國的科學文化了?
(三)總結歸納周長公式
師:清楚了圓的周長和直徑的比值以后,那么大家現在可以歸納出圓的周長計算公式了吧?如果用C來表示圓的周長,應該怎么表示這個計算公式呢?
生:C=πd或C=2πr。
師:非常棒,看來大家都已經掌握了,老師為你們點贊。
三、鞏練習
用課件展示教材練習題,引導學生使用圓的周長公式計算圓的周長。
四、課堂小結
教師引導學生談談這節課學習的收獲。
五、布置作業
同學們下課后測量一下自己自行車的直徑,如果平均每分鐘車輪轉19)周,從家到學校的距離是2000m,大約需要多少分鐘?
板書設計:略
觀察物理
1.題目:觀察物體
2.內容:略
3.基本要求:
(1)讓同學們通過觀察和操作感受物體的空間形態;
(2)試講10分鐘;
(3)創設情境,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故事情境導入。
課件播放:“盲人摸象”。
提問:同學們為什么覺得好笑呢?他們看到的大象真的不一樣嗎?
預設:這幾位盲人只摸到大象的一部分,所以說不出大象的全貌。
引出課題:觀察物體。
(二)探索新知
1.觀察活動一
學生活動:將熊貓玩偶放在桌子中間,學生四人一組分前、后、左、右四個方位圍坐在四周。
首次觀察,每個學生均正對熊貓觀察。組內說一說,看到了熊貓的哪一面?是從哪個位置觀察的?
全班匯報。指定一組中的四位學生依次說說自己看到的熊貓是什么樣的,教師適時點撥。
提問:你們看的是同一個熊貓玩偶,為什么看到的情況卻不一樣?
引導學生換個位置觀察。每組同學按順時針依次到其他三個位置進行觀察。
學生活動:說一說自己觀察的位置和看到的樣子。
2.觀察活動二
(1)看一看:對照情境圖,先請每組的四位學生都站到小明的位置上,看看小明看到的熊貓是什么樣的。再到小紅、小芳、小亮所站的位置看一看。
(2)想一想:請學生靜靜地想一想上圖中的四位同學看到的圖是什么樣子的。
(3)說一說:教師在黑板上分別貼出四個不同側面的熊貓圖片,學生說一說下面的圖分別是誰看到的,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在相應的圖片下板書四位同學的名字。
提問:除了從前、后、左、右四個位置觀察,你還可以從什么位置去觀察?又會看到什么?(例如,從上面觀察,看到熊貓玩偶的頭頂。等等)
引導學生理解:同一物體,如果從不同的位置觀察就會得到不同的結果。
(三)課堂練習
連一連:課件出示
四)小結作業
提問:今天有什么收獲?
課后作業:在生活中應用今天的知識,多角度觀察物體。
【板書設計】
觀察物體
觀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狀不同。
分數除法
1、題目分數除法
2、基本要求:
(1)請在十分鐘內完成試講內容。
(2)教師要幫助引導學生掌握本節內容的重難點。(3)教學中要有師生間的交流互動。
(4)要求配合教學內容有適當的板書設計。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設置情境:淘氣家來了客人。淘氣拿出4張同樣大小的餅來招待客人,如果每2張一份,能分幾份?如果每1張一份,能分幾份?要求學生拿出事先準備好的圓片分一分,列式計算后匯報結果,并提問:為什么使用除法?
預設學生回答:4÷2=2(份);4÷1=4(份);表示一個數里面有幾個幾用除法計算。
追問:那每1/2張一份,能分幾份?每1/3張一份,又能分幾份?要求學生動手分一分,圈一圈,再列式計算,并說明算式的含義。板書課題。
(二)探索新知
師生活動:鼓勵學生大膽思考,初步形成自己的解決方式。教師巡視,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并及時指導;完成的同學之間互相交流一下自己解決問題的方法。然后小組內展示各自解決問題的方案。
學生分析得出:有4張餅,每1/2張一份,每張餅都可以分成2個1/2張,4張餅共有8個1/2張,得到8份,
分數的混合運算
1. 題目:五年級《分數的混合運算》片段教學
2.內容:略
3.基本要求:
(1)試講時間約 10 分鐘;
(2)條理清晰,重點突出;
(3)結合教學內容適當板書;
(4)教學過程中要有互動。
【試題解析】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采用多媒體展示森林公園的圖片,同時提出問題:從表格中你能獲取哪些數學信息?通過這些數學信息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二、合作探究,學習新知
1.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選擇“森林部分比草原部分多幾分之幾?”這一問題。思考:該如何列式計算呢?
(1)學生先獨立解答,再在小組內交流算法;
學生 1:這是分數加減混合運算,應該和整數加減混合運算一樣,從左往右算就可以了。
學生 2:這是異分母分數的加減混合運算,得先通分。怎樣通分好呢?
(2)小組匯報算法。(教師板書)
(3)思考:這兩種算法有什么不同?你喜歡哪種算法?
師生共同總結:分數加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與整數加減混合運算的計算順序相同;三個分數是異分母分數,先一次通分比較簡便。
三、鞏固運用,實踐創新
(1)出示教材做一做,比一比,看誰算得又快有準。
(2)水果店運來 噸蘋果, 噸橘子, 噸香蕉,問蘋果和橘子的重量比香蕉重多少?
四、總結體會,反思提升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鼓勵學生暢所欲言,各抒己見。引導學生從知識、方法、學思想等方面小結本節課所學內容。
五、課后作業,拓展延伸
運用今天所學知識幫媽媽解決身邊的分數混合計算問題。
六、板書設計:略
圓的面積
基本要求:
(1)引導學生極限、近似的轉化思想
( 2)試講過程有板書;
( 3)十分鐘內講完。
考題解析: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一只小狗被它的主人用一根長1米的繩子栓在草地上,問小狗能夠活動的范圍有多大?
問題:1.小狗能夠活動的最大面積是一個什么圖形?
2.如何求圓的面積呢?
(二)師生互動,探索新知
(1)引導:平行四邊形面積可以轉化成長方形面積,那么是否可以將圓轉化成已學的圖形呢?
(2)實驗操作:教師將課前準備好的圓分給各小組(前后四人為一組)。請同學們試試看,是否可以將圓轉化成為長方形。
(3)動畫展示:
把圓分成4份、8份,然后拼圖。
①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高相當于圓的半徑,它的底相當于圓周長的一半。
②拼成的長方形的寬相當于圓的半徑,長相當于圓周長的一半。
當我們把圓平均分得的份數越多,拼成的圖形就越接近于一個長方形,它的面積也就越接近了這個長方形的面積。
(4)得出結論:
問1:既然圓的面積無限接近于長方形。那么我們如何根據長方形的面積來推導圓的面積公式呢?
問2:長方形的長、寬與圓有什么關系呢?
再次展示動畫。

分類統計
1.題目:二年級《分類統計》片段教學
2.內容:略
3.基本要求:
(1)試講約10分鐘;
(2)掌握分類統計的方法;
(3)要有板書設計。
【試題解析】
一、圖片導入
多媒體出示一段校內的活動視頻,關閉視頻,提出問題圖中有哪些人,在做什么?通過問題的形式,一下子無法全部清楚記錄下來,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出課題《分類統計》。
二、探究新知
1.自主探索,整理數據
選擇一種分類標準分一分,小組合作完成,并用自己的方法表示結果。反饋結果。
3.回顧總結
在整理數據、分析數據的過程中,你有哪些體會呢?
三、鞏固練習
1.分別按照演示和形狀整理下圖中的物體,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示出來。
四、全課總結
同學們今天有什么收獲?你是怎么學會這些知識的?心情怎樣?
五、布置作業。
我們生活中也有很多地方用到我們今天所學的內容,請回家之后在媽媽的幫助下,將我們的衣服或書籍進行整理分類吧。
六、板書設計略
面積單位間的進率
1.題目:三年級《面積單位間的進率》片段教學
2.內容:略
3.基本要求:
(1)試講時間約10分鐘;
(2)條理清晰,重點突出;
(3)結合教學內容適當板書;
(4)教學過程中要有互動。
【試題解析】
一、問題引入
提問1:我們已經學過哪些長度單位?它們之間的進率是多少?還學過哪些面積單位?
教師板書:長度單位:米、分米、厘米。面積單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提問2:相鄰兩個長度單位間的進率是多少?那么相鄰面積單位的進率是多少?
下面我們就來,探究一下“面積單位間的進率”。(板書課題)
二、探究新知
PPT出示教材中的正方形。
提問1:它的邊長是1分米,它的面積是多少?
引導四人一小組,動手算一算,做一做。
各小組匯報實驗的結果。
提問2:通過上面的動手操作,我們已經知道了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那么同學們再想一想,邊長1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你是怎么想的?仿照課本,把思考過程寫下來。
學生很快思考得出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提問3:思考相鄰長度單位與面積單位的進率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規律?
學生小組討論歸納得出:當相鄰兩個長度單位間的進率是10時,相應的面積單位之間的進率就是100。
三、鞏固運用,實踐創新
課后做一做第1題。
四、總結體會,反思提升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五、課后作業,拓展延伸
課后動手測一測課本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分米?若以平方厘米為單位,又是多少呢?
六、板書設計:略
面積單位
1.題目:三年級《面積單位》片段教學
2內容:略
3.基本要求:
( 1)試講時間約10分鐘;
(2)授課需思路清晰有條理;
(3)結合教學內容,適當板書。
【試題解析】
一、問題導入
展示粉紅色和綠色的兩張大小不一的長方形卡片:
提問:大家能比較它們的大小嗎?
引出課題《面積單位》。
二、探究新知
提問:誰的面積大?看得出嗎?重疊比較呢?
學生思考后得出,用觀察和重疊、割補的方法都不能解決這個問題。
師:老師給每個小組都發了兩個長方形:一號長方形和二號長方形,另外準備了一個學具袋,里面有一些圓片、正方形片、三角形卡片。
現在同學們要借助這些學具去擺一擺,想辦法比出兩個長方形面積的大小。
師:你們比較的結果是怎樣的?采用什么辦法比較出來的呢?引導學生匯報:選擇的圖形不同,拼擺的結果也不相同;圓片有縫隙
教師總結。
三、鞏固運用
課后做一做第1題。
四、總結體會,反思提升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引導學生總結,教師進行查漏補缺。
五、課后作業,拓展延伸
將今天所學知識分享給爸爸媽媽聽。
六、板書設計:略
折線統計圖
1.題目:五年級《折線統計圖》片段教學
2.內容:略
3.基本要求:
(1)試講10分鐘;
(2)需有師生互動環節;
(3)能從折線統計圖獲取數據信息。
【試題解析】
一、圖片導入
多媒體播放一段從2001年我們國家就開始每年舉辦一次機器人大賽。越來越多的青少年對機器人感興趣,并加入到比賽的行列中,參賽隊伍也越來越強大,這是2006年至2012年中國青少年機器人大賽參賽情況,通過學生并出示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都不足以表示其變化規律,引出課題《折線統計圖》。(板書課題:折線統計圖)
二、探究新知
1.(一)初識折線統計圖
師:多媒體出示2006-2012年中國青少年機器人大賽參賽隊伍相關數據的折線統計圖。
師:大家觀察一下折線統計圖的橫軸與縱軸與條形統計圖一樣嗎?
多媒體演示,教師邊介紹邊畫點,然后順次用線段連起來。
(二)認識本質
師:通過剛才的繪制過程,我們知道了折線統計圖的組成,那你能回答下面的問題嗎?自己先想一想,再和小組成員交流,討論一下。
多媒體出示問題:(1)多長時間記錄一次數據?(2)哪一年參賽的隊伍最多,哪一年參賽的隊伍最少?從圖中怎么看出來的?(3)線段的傾斜方向與長短可以說明什么問題呢?
請2-3個小組代表回答,并給予肯定評價,總結歸納,補充學生回答的不足之處。
(三)繪制折線統計圖
師:你能根據統計表的數據繪制出折線統計圖嗎?
師:這是陳東媽媽記錄的陳東0~10歲的身高,在教材的沒有描點的統計圖中繪制。教師示范前2個點的畫法,剩余的8個點,請同學們自己用鉛筆嘗試繪制,然后組內交流繪制時應該注意什么?
師:你能從這個折線統計圖中給你的小伙伴提出哪些問題呢?
三、鞏固練習
1.出示題目:我國農村居民2005-2011年年人均純收入情況統計圖。
(1)我國農村居民年人均純收入呈現什么變化趨勢?
(2)你還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四、全課總結
同學們,學到這里,你喜歡折線統計圖嗎?說說你的理由。
五、布置作業
回家之后,將你自己零花錢的收入、支出情況,并根據今天所學的內容,繪制一張折線統計圖。從圖中的信息,你想對自己說什么?
六、板書設計略
軸對稱
1.題目:四年級《軸對稱》片段教學
2.內容:略
3.基本要求:
(1)試講10分鐘;
(2)需有師生互動環節
(3)適當結合板書。
【試題解析】
一、圖片導入
多媒體出示多張不同的圖片,欣賞這些古建筑等圖片?引出課題
二、探究新知
1.復習舊知
課件出示教材中的10幅圖片,這些圖形是軸對稱圖形嗎?
2.自主探索
(1)課件出示教材例1的圖形,這棵小樹是軸對稱圖形嗎?你是怎么判斷的?
(2)自主探究,小組交流,看一看,數一數,你發現了什么?
3.發現性質
課件出示圖形,大家用數方格的方法數一數,這個圖形是軸對稱圖形嗎?在數的過程中你有什么發現。
4.實踐操作
同學們用鉛筆畫出給大家提前發放的格子紙,補充上面圖形的另一半。
總結畫法
三、鞏固練習
多媒體呈現一半的圖形及對稱軸,請同學們閉上眼睛想象,再觀看多媒體演示的動態過程。
四、全課總結
同學們今天有什么收獲?你是怎么學會這些知識的?心情怎樣?
五、布置作業。
完成課后作業的第2、4題。
六、板書設計略
長方形的周長
1.題目:三年級《長方形的周長》片段教學
2.課文內容:略
3.基本要求:
(1)試講10分鐘;
(2)需有師生互動環節;
(3)適當結合板書。
【試題解析】
一、故事導入
由大家熟悉“龜兔賽跑”的故事作為課堂的開始,并將賽跑的線路圖用課件呈現,提問小兔子跑一圈跑了多少米?
二、探究新知
1.由舊知引新知
問題1:小兔子的線路圖是什么形狀的?問題2:怎樣來求?
2.小組交流討論
多媒體呈現一幅圖片,長方形及其長和寬。
用不同方法算出長方形的周長。
長方形的周長我們解決了,相信正方的周長我們也不在話下。請同學們自主探索,正方形的周長。并選出你們更喜歡的計算方法。
得出結論:正方形的周長=邊長×4。
三、鞏固練習
1.基礎練習
蝸牛找媽媽。蝸牛背上貼有圖形,媽媽手里有周長。
2.解決實際問題。
一個長方形花壇的長是5米,寬是3米。這個花壇的周長是多少米。
四、全課總結
同學們今天有什么收獲?還有哪些不足的地方。
五、布置作業
回家找各出1個長方形、正方形的物體,量一量它們的長和寬,算一算它們的周長是多少?下節課一起分享。
六、板書設計略
一、教資面試估分小程序看小學數學教資面試真題
小學數學教資面試真題:
1、平移
2、圓的周長
3、觀察物體
4、分數除法
5、扇形統計圖
6、面積的換算
7、軸對稱圖形
8、乘法的綜合運用
9、折線統計圖
10、二位數乘法
11、小數的進位加法
12、兩位數乘一位數(一 -次進位)
13、小學數學折現統計圖
14、圓錐體積我不會講
15、小數真題接龍
16、兩三位數乘- -位數
17、面積單位的換算
18、折線統計圖
19、小數抽的細點
20、觀察物體就是大熊貓那個小數
21、連續進位的乘法法則小數
22、小數的意義
23、圖形的放大與縮小
24、圓錐的體
25、數字與信息
26、三角形的分類
27、三角形的性質
28、一個軸對稱小數
29、連加連減小數
30、小學數學考了圓面積
31、面積的換算
32、乘法的綜合運用
點擊查看>>2020年下半年小學數學教師資格證面試真題及答案
在備考期,教資歷年面試真題要好好把握,中小學的教材就那些內容,考到的還是會抽到,如果你是幸運兒,可能抽到的就是一樣的題目。
真題PDF版下載>>2019年-2017年各科教師資格證面試真題下載
歷年小學數學教師資格證面試真題及答案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