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現代認知心理學認為知識不能回憶或再認的原因主要是( )。
A.無適當提取線索
B.信息相互干擾
C.痕跡消退
D.壓抑
12.個人能用言語進行直接陳述的知識,主要用來回答事物是什么、為什么和怎么樣的問題,用來區別和辨別事物的知識稱為( )。
A.感性知識
B.理性知識
C.描述性知識
D.程序性知識
13.對遺忘原因的一種最古老的解釋理論是( )。
A.消退說
B.干擾說
C.同化說
D.動機說
14.教師在講課時要求有必要的走動和手勢,以增強學生感知的效果,所依據的感知規律是( )。
A.強度律
B.差異律
C.活動律
D.組合律
15.關于程序性知識,下列說法正確的有( )。
A.不發出行為指令
B.通過觀察行為測量
C.激活速度較慢
D.提取需有意識搜尋
16.在新知識與認知結構中的原有觀念既非類屬關系也非總結關系時產生的學習稱為( ) 。
A.同位學習
B.上位學習
C.下位學習
D.并列結合學習
17.個體難以清楚陳述、只能借助于某種作業形式間接推測其存在的,主要用來解決“做什么”和“怎么做”問題的知識稱為( )。
A.感性知識
B.理性知識
C.描述性知識
D.程序性知識
18.把新的觀念歸屬于認知結構中原有觀念的某一部位,并使之相互聯系的學習過程稱為( )。
A.同位學習
B.上位學習
C.下位學習
D.并列結合學習
19.通過綜合歸納獲得意義的學習稱為( )。
A.同位學習
B.上位學習
C.下位學習
D.并列結合學習
20.教師在講課過程中聲音要求要洪亮,所依據的感知規律是( )。
A.強度律
B.差異律
C.活動律
D.組合律
21.兒童在知道“菠菜”、“蘿卜”和“洋蔥”等概念之后,再學習“蔬菜”概念,這種學習是( )。
A.上位學習
B.下位學習
C.并列結合學習
D.歸屬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