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論述題
1.(1)配合運用正例和反例。正例又稱肯定例證,是指包含著概念或規則的本質特征和內在聯系的例證,反例又稱否定例證,是指不包含或只包含了一小部分概念或規則的主要屬性和關鍵特征的例證。一般而言,概念或規則的正例傳遞了最有利于概括的信息,反例則傳遞了最有利于辨別的信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最好同時呈現若干正例,若有可能應把正反兩種例證同時加以 說明,以便促使學生概括出共同的規律或特征,有利于加深對概念和規則的本質的認知。
(2)正確運用變式。所謂變式,就是用不同形式的直觀材料或事例說明事物的本質 屬性,即變換同類事物的非本質特征,以便突出本質特征。變式的作用在于分化概念。
(3)科學地進行比較。比較是在頭腦中區分兩個或兩個以上事物異同點的過程。比較主要有兩種方式:同類比較和異類比較。同類比較即同類事物之間的比較。通過同類比較,便于區分對象的一般與特殊、本質與非本質,從而找出一類事物所共有的本質特征。異類比較即不同類但相似、相近、相關的事物之間的比較。通過異類比較,不僅能使相比客體的本質更清楚,而且有利于確切了解彼此間的聯系與區別,防止知識間的混淆與割裂,有助于知識的系統化。
(4)啟發學生進行自覺概括。為了促進知識的獲得,在實際的教學情境中,教師應該 啟發學生去進行自覺的概括,鼓勵學生自己去總結原理、原則。盡量避免一開始就要求學生記憶或背誦。教師啟發學生進行自覺概括的最常用方法是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問題的討論。在討論的時候,不僅要鼓勵學生主動提出問題,而且要鼓勵他們主動解答問題。
2.(1)程序性知識與陳述性知識的區別
①從功能上來看,前者是用于說明事物的狀況、特點及關系,回答“是什么”、“為什么”和“怎么樣”的問題;后者是用于發出行為的指令,從而對某些信息進行識別或轉換,做出某些動作,解決“怎么做”的問題。
②從測量的方式來看,前者可以通過“陳述”或“告訴”的方式測量;后者只能通過觀察人的行為間接測量。
③從心理表征來看,前者主要以命題和命題網絡的形式表征;后者以產生式和產生式系統表征。
④從激活和提取的速度來看,前者激活速度慢,其提取往往是一個有意識的搜尋過程;后者激活速度快,能相互激活。
⑤從學習與遺忘速度來看,前者習得速度快,遺忘也快;后者習得速度慢,遺忘也慢,尤其是運動技能,一旦達到熟練程度就幾乎不再遺忘。
(2)程序性知識與陳述性知識的聯系
①陳述性知識的獲得是學習程序性知識的基礎。
②程序性知識獲得后也為獲取新的陳述性知識提供了可靠的保證。
3.運用記憶規律,促進知識保持要力爭做到以下幾點:
(1)明確記憶要求,增強知識鞏固的自覺性。學生的記憶是有選擇性的,只有那些他們認為重要的或感興趣的內容才會主動去記憶。因此,教學中必須增強學生知識鞏固的 自覺性,讓學生認識鞏固知識的重要性,主動積極地去記憶所學的知識,明確記憶的具體 要求,增強記憶的信心。
(2)深度加工材料。指通過增加相關的信息來達到對新材料的理解和記憶的方法。認知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們在獲得信息時對它進行深度加工,這些信息的保持效果就可得到提高,并有利于信息的提取和回憶。
(3)教會學生有效運用記憶術。記憶術是運用聯想的方法對無意義的材料賦予某些人為意義,以促進知識保持的策略。
(4)教會學生進行組塊化編碼。指在信息編碼過程中,就若干較小單位的信息加以組織,使之成為人所熟悉的有意義的較大單位的過程。組塊的方式主要依賴于人過去的知識經驗。
(5)引導學生進行適當過度學習。所謂過度學習,是指在學習達到剛好成誦后的附加 學習。過度學習并不意味著復習次數越多越好,一般掌握150%的原則。
(6)組織學生合理進行復習。及時復習。根據艾賓浩斯遺忘規律,新學習的材料一定要及時復習,至少要在當天加以復習,以減緩遺忘的進程。分散復習。分散復習是相對于集中復習而言的。集中復習就是集中一段時間一次性重復學習許多次,分散復習就是每隔一段時間重復學習一次或幾次,分散復習的效果優于集中復習。反復閱讀結合嘗試背誦。研究表明,反復閱讀結合嘗試背誦的效果優于單純的重復閱讀。
4.直觀是知識獲得的首要環節。教學中主要有三種直觀方式,即實物直觀、模象直觀和言語直觀。
(1)實物直觀。實物直觀即通過直接感知實際事物而進行的一種直觀方式。例如,觀察各種實物標本、演示各種實驗、到工廠或農村進行實地參觀訪問等都屬于實物直觀。實物直觀的優點是給人以真實感、親切感,所得到的感性知識與實際事物間的聯系比較密切,因此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在實際生活中能很快地發揮作用。其缺點是由于實物直觀的本質屬性與非本質屬性聯系在一切,并且由于受時空與感官特性的限制,許多事物的特征與聯系難以在實物直觀中直接被覺察。因此它不是唯一的直觀方式,還必須有其他種類的直觀。
(2)模象直觀。模象即事物的模擬性形象。所謂模象直觀即通過對事物的模擬性形象直接感知而進行的一種直觀方式。例如,各種圖片、圖表、模型、幻燈片和教學電影電視等的觀察和演示等。其優點是可以人為地排除一些無關因素,突出本質要素;并且可以根據觀察需要,通過大小變化、動靜結合、虛實互換、色彩對比等方式擴大直觀范圍,不受實物直觀的局限,提高直觀效果,擴大直觀范圍。因此它已成為現代化教學的重要手段,是現代教育技術學研究的重要內容。但是,由于模象只是事物的模擬形象,與實際事物之間有一定距離,因此要使通過模象直觀獲得的知識能在學生的生活實踐中發揮更好的定向作用,一方面應注意將模象與學生熟悉的事物相比較,同時,在可能的情況下,盡量使模:象直觀與實物直觀結合進行。
(3)言語直觀。言語直觀是在形象化的語言作用下,通過學生對語言的物質形式(語音、字形)的感知及對語義的理解而進行的一種直觀形式。言語直觀的優點是不受時間、地點和設備條件的限制,可以廣泛使用;同時也能運用語調和生動形象的事例去激發學生的感情,喚起學生的想像。但是,言語直觀所引起的表象,往往不如實物直觀和模象直觀鮮明、完整、穩定。因此,在可能的情況下,應盡量配合實物直觀和模象直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