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车短裙挺进太深了h女友,国产亚洲精品久久777777,亚洲成色www久久网站夜月,日韩人妻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您現在的位置:233網校>教師資格證>模擬試題>小學心理學試題

2007年小學部分《教育心理學》第十章答案

來源:233網校 2007年4月7日

三、簡答題
1.態度是通過學習而形成的、主體對客體做出反應時所具有的穩定的心理傾向。態度是通過學習而形成的,不是天生的,具有明顯的社會性。態度結構包含認知成分、情感成分和行為成分。
(1)態度的認知成分。指個體對態度對象所具有的帶有評價意義的觀念和信念。
(2)態度的情感成分。指伴隨態度的認知成分而產生的情緒或情感體驗,是態度的核心成分。
(3)態度的行為成分。指準備對某對象做出某種反應的意向或意圖。一般情況下,態度的上述三種成分是一致的,但有時也可能不一致。
2.(1)認知失調。人類具有一種維持平衡和一致性的需要,即力求維持自己的觀點、信念的一致,以保持心理平衡。當認知不平衡或不協調時,就會有不愉快或緊張的感受,個體就試圖通過改變自己的觀點或信念,以達到新的平衡。認知失調是態度改變的先決條件。
(2)態度定勢。個體由于過去的經驗,對所面臨的人或事可能會具有某種肯定或否定、趨向或回避、喜好或厭惡等內心傾向性,這種事先的心理準備或態度定勢常常支配著人對事物的預料與評價,進而影響著是否接受有關的信息和接受的量。假如學生對教師有消極的態度定勢,則教師的教誨與要求可能會成為耳旁風,甚至引發沖突。
(3)道德認知。態度與品德的形成與改變取決于個l體頭腦中已有的道德準則和規范的理解水平和掌握程度,取決于已有的道德判斷水平。此外,個體的智力水平、受教育程度、年齡等因素也對態度與品德的形成與改變有不
同程度的影響。
3.教師可以綜合應用一些方法來幫助學生形成或改變態度和品德。常用而有效的方法有說服、榜樣示范、群體約定、價值辨析、獎勵與懲罰等。
(1)有效的說服。教師可以有效地利用正反論據,教師經常應用言語來說服學生改變態度,在說服的過程中,教師要向學生提供某些證據或信息,以支持或改變學生的態度。同時教師還要發揮情感的作用,教師的說服不僅要以理服人,還要以情動人。教師進行說服時,還應考慮學生原有的態度。應以學生原有的態度為基礎,逐步提高要求。
(2)樹立良好的榜樣。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以及大量的實踐經驗都證明,社會學習是通過觀察、模仿而完成的,態度與品德作為社會學習的一項內容,也可以通過觀察、模仿榜樣的行為而習得。榜樣的特點、示范的形式及榜樣所示范行為的性質和后果都會影響到觀察學習的效果。
(3)利用群體約定。由于群體約定的約束力和群體壓力的存在,教師可以利用集體討論后作出集體約定的方法,來改變學生的態度。
(4)價值辨析。引導個體利用理性思維和情緒體驗來檢查自己的行為模式,努力去發現自身的價值觀并指導自己的道德行動。
4.學生道德情感的培養途徑和方法:
(1)豐富學生有關的道德觀念,并使這種道德觀念與各種情緒體驗結合起來。
(2)利用具體生動的形象引起學生道德情感的共鳴。
(3)在具體情感的基礎上闡明道德概念、道德理論,使學生的道德體驗不斷概括、不斷深化。
(4)在道德情感的培養中,教師要注意培養學生善于調控自己情緒的能力,要注意在培養品德時出現的情緒障礙,并設法加以消除。
(5)重視教師情感的感化作用。
5.要使學生通過有意的練習有效地形成道德行為習慣,應當注意:
(1)使學生了解有關行為的社會意義和產生自愿聯系的意向。
(2)創設按規定的方式自律行動的條件。
(3)依靠集體輿論或其他教育措施,防止練習中出現不耐煩和偏離目標的現象。
(4)克服不良習慣。
6.過錯行為與道德不良行為既有聯系又有區別。
聯系:過錯行為是品德不良行為的開端和基礎,是品德不良的前奏,而品德不良行為是過錯行為的繼續和發展。
區別:(1)過錯行為的目的性、有意性差;而品德不良行為受不良道德認識和錯誤思想支配,動機是有意的,目的是明確的。(2)過錯行為具有情緒和不經常的特點,而品德不良行為出現的頻率高,次數多,具有相對的穩定性。(3)過錯行為的后果具有擾亂性,它直接干擾課堂秩序和集體活動,而品德不良行為的后果直接損害他人和集體的利益,有較嚴重的擾亂性和破壞性。

相關閱讀
主站蜘蛛池模板: 景德镇市| 上饶市| 邵武市| 梧州市| 泾源县| 英德市| 平南县| 天镇县| 荃湾区| 北流市| 宽城| 周宁县| 新营市| 渭南市| 五原县| 高密市| 吉木萨尔县| 浏阳市| 唐河县| 应城市| 丹江口市| 济源市| 临泉县| 崇州市| 永宁县| 太原市| 枝江市| 德格县| 东阿县| 永德县| 佳木斯市| 郧西县| 大埔县| 阳信县| 淅川县| 阿巴嘎旗| 梓潼县| 晋中市| 沾化县| 衡阳市| 大埔区|
登錄

新用戶注冊領取課程禮包

立即注冊
掃一掃,立即下載
意見反饋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