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簡答題
1.教學目標是預期學生通過教學活動獲得的學習結果。在教學中,教學目標具有如下功能:
(1)指導學習結果的測量和評價。教學目標是評價教學結果的最客觀和可靠的標準,
教學結果的測量必須針對教學目標。
(2)指導教學策略的選用。教學目標一旦確定,教師就可以根據教學目標選用適當的教學策略。教學目標不同,學習的方式和教學方式也不同。
(3)指引學生學習。在學習之前,教師明確告訴學生學習目標,將有助于引導學生對課中重要信息的集中注意,對所教內容產生預期。
2.行為目標是指用可觀察和可測量的行為陳述的教學目標。行為目標表述一般包括以下四個要素:
(1)行為主體。行為主體即學習者。教學目標表述的應是學生的行為,而不是教師的行為。
(2)行為動詞。即用以描述學生通過教學形成的可觀察、可測量的具體行為。
(3)行為條件。即影響學生產生學習結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圍等,也就是規定學生行為產生的條件。
(4)行為標準。即提出符合行為要求的行為標準,也就是指學生對目標所達到的最低表現水準,用以評定學習表現或學習結果所達到的程度
3.指導教學是以學習成績為中心、在教師指導下使用結構化的有序材料的課堂教學。一般認為,指導教學包括六個主要活動:
①復習和檢查過去的學習;
②呈現新材料;
③提供有指導的練習;
④提供反饋和糾正;
⑤提供獨立的練習;
⑥每周或每月的復習。
這些活動并不是遵循某種順序的一系列步驟,而是有效教學的因素,例如,反饋、復習、補救只要有必要就要進行,并且要與學生的能力傾向相匹配。這些活動可以被看作是教授結構良好的基本知識和技能的框架,與我國傳統講授教學相一致。
4.對發現教學的教學設計,布魯納提出了四項原則:
①向學生解釋清楚學習情境和教材性質。
②配合學生的經驗,適當組織教材。教師要在研究教材和學生實際的基礎上,根據教材內容設計一個一個的發現過程。教師要仔細設計要問的問題,排列好例子,確保參考材料和設備充足,以促進學生進行自我發現。
③根據學生心理發展水平,適當安排教材難度與邏輯順序。
④材料難度要適中,以維持學生的內部學習動機。材料太容易,學生缺乏成就感;材料太難,學生容易產生失敗感。
5.個別化教學是指讓學生以自己的水平和速度進行學習的一種教學策略。個別化教學大致包括這樣幾個環節:
①診斷學生的初始學業水平或學習不足。
②提供教師與學生或機器與學生之間的一一對應關系。
③引入有序的和結構化的教學材料,隨之以操練和練習。
④望容許學生以自己的速度向前學。
6.合作學習是指學生以主動合作學習的方式代替教師主導教學的一種教學策略。其目的、酒 不僅是培養學生主動求知的能力,而且是發展學生合作過程中的人際交流能力。合作學習在設計與實施上必須具備五個特征。
①分工合作。是指以責任分擔的方式達成合作追求的共同目的。
②密切配合。是指將工作中應在不同時間完成的各種項目分配給各個人,以便發揮分工合作的效能。
③各自盡力。合作學習的基本理念是取代為了獲得承認和評級而進行的競爭,轉而同心協力追求學業成就,因為合作學習的成就評價是以團體為單位的。
④社會互動。合作學習的成效取決于團體成員之間的互動作用,即大家在態度上相互尊重,在認知上能集思廣益,在情感上彼此支持。
⑤團體歷程。是指由團體活動來達成預定目標的歷程。這些團體活動包括如何分工、如何監督、如何處理困難、‘如何維持團體中成員間的關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