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多項選擇題
1.心理過程包括().
A.意志過程B.行為過程C.認識過程D.情感過程
2.個性心理特征包括().
A.認知B.能力C.氣質D.性格
3.在心理學研究中必須堅持的基本原則是().
A.客觀性原則B.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
C.發展性原則D.教育性原則
4.實驗法就是要在保持其他因素恒定的前提下研究()的關系和變化的規律.
A.自變量B.因變量C.人腦D.客觀世界
5.實驗法可分為().
A.實驗室實驗法B.情景實驗法C.參與實驗法D.自然實驗法
6.高等教育區別于普通教育的特點有().
A.教育任務不同B.教育對象不同
C.社會職能不同D.地位作用不同和培養方式不同
7.心理學發展的歷史分為().
A.孕育階段B.轉折階段C.確立階段D.發展階段
8.弗洛伊德把人的意識分為(A,B,C)
A.意識B.前意識C.潛意識D.后意識
9.遺忘的發生主要原因是().
A.信息錯誤B.記憶痕跡消退C.信息的干擾D.意識的抑制
10.解決問題的早期思維方式主要有兩種,即()法.
A.桑代克的嘗試-錯誤B.加涅的信息加工C.苛勒的頓悟D.孔子的啟發
11.以下關于定勢描述正確的是().
A.一種心理活動的準備狀態B.憑借以前的經驗看問題
C.有時有助于較快解決問題D.缺乏靈活性
12.以下屬于個性傾向性范疇的是().
A.需要B.興趣C.動機D.能力
13.以下屬于個性心理特征范疇的是().
A.需要B.氣質C.性格D.能力
14.一般能力是指().
A.觀察力B.記憶力C.思維力D.想象力和注意力
15.氣質類型包括().
A.膽汁質B.多血質C.黏液質D.抑郁質
16.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提出人類的需要有().
A.生理需要B.安全需要
C.歸屬和愛的需要D.尊重需要和自我實現需要
17.關于能力的描述正確的是().
A.屬于個性心理特征B.是人類社會歷史經驗的總結和概括
C.能力的發展比知識的發展要慢得多D.隨年齡增長要經歷發展,停滯和衰退的過程
18.語言能夠影響人的().
A.人際交往B.認知C.自我調節行為D.社會化
19.自我意識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A.自我意識B.自我評價C.自我監督D.自我控制
20.教學過程的基本要素包括().
A.教學目標B.教學內容C.教學對象D.教學媒體
21.教學設計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A.目標B.策略C.過程D.評價
22.教學媒體包括().
A.投影B.錄象C.計算機D.黑板和圖片
23.創造性思維表現為思維的().
A.獨創性B.發散性C.靈活性D.突發性
24.師愛的心理功能主要有().
A.激勵功能B.感化功能C.調節功能D.榜樣功能
25.認為學習是外部行為的變化的是().
A.桑代克B.巴甫洛夫C.斯金納D.加涅
26.強調學習是認知結構的變化的是().
A.華生B.加涅C.奧蘇貝爾D,金布爾
27.大學生的學習方法上的特點是().
A.自學方式日益占有重要地位B.學習的獨立性,批判性和自覺性不斷增強
C.課堂學習與課外和校外學習相結合D.學習的自主性降低
28.桑代克總結的主要學習規律是().
A.效果律B.練習律C.準備律D.聯結律
29.教師威信的維護與發展,關鍵在于教師本身所具有主要特征,即().
A.教師要有坦蕩的胸懷,實事求是的態度B.教師要正確認識和合理運用自己的威信
C.不斷進取的敬業精神D.言行一致,做學生的楷模
30.正強化的方法包括().
A.獎學金B.對成績的認可C.表揚D.給予學習和成長機會
31.學習活動中良好的性格特征表現為().
A.努力奮斗B.實事求是C.獨立意識D.創新精神
32.師愛的表現形式主要有().
A.關懷和愛護學生B.尊重和信任學生
C.同情和理解學生D.熱情期望與嚴格要求
三,判斷題
1.我們學習《高等教育心理學》的目的在于掌握高校教書育人的基本理論與方法,從而進一步搞好科研,教學
與管理工作.
2.世間存在的一切現象都有它的道理(規律).由此可知,成功必有規律,失敗必有原因.
3.高創造性者的特征是具有幽默感,有抱負和強烈的動機,能容忍模糊與錯誤,喜歡幻想,具有強烈的好奇心,
具有獨立性.
4.心理學是研究心理現象及其規律的科學.
5.心理活動是人所特有的.
6.人類的一切活動都與我們的心理有著密切的關系.了解心理現象,有助于我們進一步認識自己,他人與整個
世界.
7.心理是客觀現實在腦中的反映,腦是產生心理現象的器官,心理是腦的機能.
8.人類的動機都是有意識的動機.
9.引起動機必須有內在條件和外在條件.引起動機的內在條件是需要,動機是在需要基礎上產生的.
10.引起動機的外在條件是誘因.驅使有機體產生一定行為的外部因素稱為誘因.
11.人類動機對活動具有引發,指引和激勵的功能.需要是由動機轉化來的.
12.興趣是認識和從事活動的巨大動力,是推動人們去尋求知識和從事活動的心理因素.
13.需要是人腦對生理需求和社會需求的反映.需要是個體行為積極性的源泉.
14.興趣是個體力求認識某種事物或從事某項活動的心理傾向.興趣是個性心理特征之一.
15.興趣,實際上,就是需要的延伸,它表現出對象與需要之間的關系,因為我們之所以對于一個對象發生興
趣,是由于它能滿足我們的需要.
16.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說明,興趣對學習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17.百度集團總裁李彥宏說:"百度成功的關鍵在于,員工們都非常喜歡自己所從事的工作."這說明,只要我
們喜歡自己所從事的工作,即對自己所從事的工作感興趣,我們就能獲得成功.
18.理想是個人對未來有可能實現的奮斗目標的向往和追求.
19.幻想可以分為理想與空想.空想是不符合客觀規律,毫無實現可能的想象,理想則反之.
20.理想中的奮斗目標是以對客觀規律的認識為基礎,是符合客觀規律的,因此是可以實現的.
21.心境是一種比較持久的,微弱的,影響人的整個精神活動的情緒狀態.心境是關于某一事物的特定的體驗.
22.熱情是一種強烈的,短暫的,暴發式的情緒狀態.
23.同一種刺激作用于不同的人,一般都能引起完全相同樣的反應.
24.心理是刺激與行為之間的重要橋梁.可以說,心理活動在影響著我們的一切行為.
25.能夠駕馭得了自己的心理活動,就能夠駕馭得了自己的前途與命運.
26.人的行為并不都是由意識來駕馭著,無意識在個別情況下,可以對我們的行為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27.意識與無意識之間存在著一定的聯系,而且彼此可以轉化.
28.態度和品德的結構是一致的,都是由認知,情感和行為三個方面構成.
29.在正常情況下,我們可以自覺地調節與控制自己的無意識.
30.子曰:"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其含義為"困境使我們更加堅強".
31.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這說明,教師言傳重于身教.
32.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這說明,我們應該擁有智慧,博愛與勇敢等重要特質.
33.老子指出,人生六大階段的主要任務各不相同:胎嬰養虛,幼兒養性,童蒙養正,少年養志,成人養德,
老年養福.由此可見,中青年群體比青少年更需要品德教育.
34.弗洛伊德設想出,人格是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個部分所構成,他認為,自我是一切行為動力的源泉.
35.需要層次理論指出,人的需要包括由低到高級的5種需要,即安全,生理,愛,尊嚴與自我實現的需要.
36.教育心理學是研究教育過程中存在的種種心理現象及規律的學科.
37.教師對學生期望,期待,熱情關注是影響學生學業成績和人格品質的一個重要因素.
38.失敗并不是成功之母,檢討與反思是成功之母.
39.心理學研究發現,人和動物的行為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本能行為,一類是習得行為.
40.本能行為是通過遺傳而獲得的種族經驗.例如,熊貓騎自行車.
41.習得行為是動物和人類個體在后天適應環境的過程中通過學習而獲得的經驗.例如,鴨子會游水.
42.廣義的學習指人和動物在生活過程中,憑借經驗而產生的行為或行為潛能的相對持久的變化.
43.次廣義的學習指人類的學習.狹義的學習專指學生的學習.
44.隨著學習層次的不斷提高,大學生的獨立性,批判性和自覺性將會得到不斷增強.
45.條件反射分為經典性條件反射與操作性條件反射.
46.自我效能感是指人們對自己是否能夠成功地從事某一成就行為的客觀判斷.
47.替代性強化,即通過一定的榜樣來強化相應的學習行為或學習行為傾向.
48.自我強化,即學習者根據一定的主人標準進行自我評價和自我監督,來強化相應的學習行為,強化的作用
在于激發和推持自己的學習行為.
49.社會惰化是指,當別人在場,或與別人在一起活動時,行為效率有所下降的現象.
50.任務難度越低,動機的最佳激起水平也越低.
51.任務難度中等,動機的最佳動機激起水平也適中.
52.任務難度越高,動機的最佳激起水平也越高.
53.動機激起水平與作業效率之間呈現一種倒"U"曲線關系.
54.學習遷移(簡稱遷移)是指一種學習中習得的經驗對其他學習的影響.品德不存在遷移現象.
55.定勢也叫心向,指的是先于一定活動而指向這種活動的心理準備狀態.它對于學習遷移只產生積極的影響.
56.元認知是指個體對自己的認知過程和結果的意識,即對自己認知活動的認知.
57.元認知策略就是個體調節和控制認知行為的方法與規則,它是個體在學習中,隨著經驗的增長而逐漸發展
起來.
58.學習策略就是在個體學習過程中,用以提高學習和記憶效率的方法或活動.
59.心智技能也叫智力技能,是一種調節和控制心智活動的經驗,是通過學習而形成的合乎法則的心智活動方
式.
60.認知策略就是關于如何使用陳述性知識和程序性知識去學習,記憶和解決問題的一般性方法.
61.認知策略包括對認知對象的注意,以及對信息進行編碼,組織,加工,復述和提取等過程.
62.問題解決有兩種類型:常規性問題解決和創造性問題解決.
63."舉一反三"是一種逆向遷移.
64.定勢對解決問題既有積極作用,又有消極作用.
65.心理(健康)狀況=心理壓力+身心疾病/應付技能+自信心+社會支持.
66.傳統教學觀點認為,教師應主要充當授課講述的角色.系統觀的教學設計者認為,教師同時要發揮指導,
管理,咨詢的作用.
67.標準化學業成績測驗,是指由學科專家和測驗編制專家共同按照標準化程序,為受過某種教學或訓練的人
員編制的測驗,目的在于評價經教學或訓練后的實際工作表現.
68.教師自編測驗,是指教師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和教學風格,而自行設計和編制,用來考察學生學習進步情況的測驗.
四,簡答題與論述題
1.簡述心理過程及其關系.
2.簡述心理特征及影響其形成的主要因素.
3.簡述科學心理學誕生的標志.
4.簡述認知人格理論的心理健康觀.
5.簡述教學反思及其種類.
6.簡述加涅(RobertCagne)的學習層次分類.
7.簡述如何有效激發大學生的學習動機.
8.簡述現代認知心理學對"知識"的理解.
9.簡述心智技能原型的模擬.
10.簡述問題解決的一般認知過程.
11.簡述命題的一般原則.
12.簡述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標準.
13.試述行為主義,精神分析,人本主義和認知心理學的基本理論觀點.
14.試述實驗法及其分類.
15.試述影響問題解決的主要因素.
五,案例分析題
1.管理者把20位學生隨機分成2組,參加一個摸高試驗比賽,看那一組摸得高.A組10位學生,不確定任何目標,由他們隨意制定摸高的高度;B組10位學生,首先,讓學生參加一個摸高活動,并在每個學生參與的情況下,給他們制定出比賽的期望高度,如2.5米,2.6米等;然后,鼓勵學生們力爭達成目標.
(1)實驗結束后,統計2組成績,哪一組可能獲勝分析其獲勝的原因.(5分)
(2)這個實驗給高等教育工作者的啟示何在(5分)
2.一個軍官,在位于山包上的一個營地訓練場,訓練一個美國兵,一個中國兵,一個德國兵.那個軍官發出指令:"齊步走!,一二一,┅┅".三個士兵"一二一"地都往前走.不一會兒,"一二一"走到了訓練場一旁的懸崖邊,可是軍官還在喊著:"一二一".這時,美國兵,撒腿就跑了,他不聽命令;但德國兵,依然"一二一"的往前走,結果他從懸崖邊"一二一"地掉下去了;中國兵,走到懸崖邊上,他就在原地"一二一,一二一",原地踏步.
(1)三個士兵,面對相同的情景,卻做出了不同反應,其根本原因何在(2分)
(2)試分析,三個士兵不同反應所蘊藏的不同內涵及其利弊.(5分)
(3)高校應該培養出擁有何種文化修養的高級專業人才.(3分)
3.在知識經濟時代,人才已成為了最重要的資源.為了提高各類人才的素質,各級單位與部門組織的各類培訓活動日益普遍.但是,我們也不難發現,許多培訓活動的成效并不顯著,特別是我區各級行政與事業單位組織的,基層員工或高層領導的培訓,幾乎都在用考勤來維持著正常的培訓活動.如果不考勤,學員會逃課,甚至導致培訓無法正常開展的情況.
(1)試分析,導致行政與事業單位組織的培訓活動成效不高的原因.(5分)
(2)高校教師應該怎樣進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學成效.(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