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人們對道德規(guī)范及其意義的理解和掌握,對是非、善惡、美丑的認識、判斷和評價,以及在此基礎上形成的道德識辨能力,屬于( )。
A.道德認識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為
13.人們對社會思想道德和人們行為的愛憎、好惡等情緒態(tài)度屬于( )。
A.道德認識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為
14.馬卡連柯說“要盡量地要求一個人,也要盡可能地尊重一個人”,體現(xiàn)了德育原則的( )。
A.導向性原則
B.疏導原則
C.尊重學生與嚴格要求學生相結合原則
D.因材施教原則
A.以知為開端,知情意行依次進行
B.以情為開端,情知意行依次進行
C.以意為開端,意知情行依次進行
D.視具體情況,可有多種開端
18.德育過程的基本矛盾是社會通過教師向?qū)W生提出的道德要求與( )之間的矛盾,這是德育過程中最一般、普遍的矛盾。
A.學生已有品德水平
B.教師的道德教育水平
C.學生被期望的品德發(fā)展水平
D.社會的整體道德水平
19.德育應堅持正面引導與紀律約束相結合,所以要以( )。
A.只用說服法就可以了
B.適當體罰也可以
C.說服教育為主,輔以紀律約束
D.紀律為主,說服為輔
20.兒童自我意識與自我教育能力的發(fā)展是有規(guī)律性的,大致是從自我中心發(fā)展到“他律”,再從“他律”發(fā)展到“( )”。
A.自我調(diào)控
B.自我監(jiān)督
C.自律
D.自我疏導
21.教師運用英雄人物的形象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這種方法屬于( )。
A.說理教育法
B.榜樣示范法
C.陶冶教育法
D.實際鍛煉法
22.通過談話、討論對學生進行德育的方法屬于( )。
A.情感陶冶法
B.榜樣示范法
C.實際鍛煉法
D.說服教育法
23.進行德育要注意依靠學生集體、通過集體進行教育,以便充分發(fā)揮學生集體在教育中的巨大作用,這樣的德育原則是( )。
A.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原則
B.疏導原則
C.因材施教原則
D.在集體中教育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