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案例分析
這種現象有存在有著諸多原因。
(1)長期文化傳統的影響。作為有五千年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人們較為重視給予兒童足夠的文化知識,至于其他方面則可忽視。
(2)家長的功利需要。由于獨生子女政策的推行,目前,在我國城鎮家庭中獨生子女約占90%以上,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態十分普遍。許多家長過早地為孩子選擇職業定向,學習一技之長,希望孩子能夠在人才競爭中取勝。而作為幼兒教育目標當中一些基本的內涵則被忽視和削弱了,如幼兒的人格培養、身體素質的提高、審美素質的提高等。
(3)應試教育的壓力。由于升大學競爭和就業競爭的現實性矛盾,學校教育陷入應試教育的模式當中,而這種競爭也已經廣泛深入地影響到幼兒教育階段。在社會上風行的“零歲方案”、“神童方案”等,無不反映出應試教育在學前教育中的影響。正因為上述原因,家長和幼教機構難以擺脫這種短視的教育做法,表現為重知識灌輸輕能力培養、重智力培養輕人格因素培養等錯誤傾向。一些幼兒園迫于家長的壓力或經濟利益的驅動,辦起了各式各樣的興趣班、特長班,干擾和影響了幼兒園全面發展教育目標的貫徹實施。
幼兒體、智、德、美各個方面是相互促進、相互補充的關系,“特色園”、“興趣班”的做法常常只注重幼兒的某一方面發展,盲目攀比,拔苗助長,如果利用不好會壓制幼兒的正常發展,無視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最終造成幼兒思維、個性發展的扭曲,與人們愿望適得其反。
試題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