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如何理解幼兒的全面發展教育?
答∶幼兒的全面發展教育是指以幼兒身心發展的現實與可能為前提,以促進幼兒在體、智、德、美諸方面全面和諧發展為宗旨,并以適合幼兒身心發展特點的方式、方法、手段加以實施的、著眼于培養幼兒基本素質的教育。對幼兒的全面發展教育的理解要把握以下幾個方面∶
(1)幼兒的全面發展是幼兒自身應有的需要和權利。1998年11月20日聯合國大會一致通過了《兒童權利公約》,公約指出生存與發展是兒童的基本權利。《規程》中的第六條也體現了對幼兒發展權利和保護的重視。
(2)幼兒的全面發展應是指幼兒體、智、德、美等幾大方面都發展。由于體、智、德、
美這幾方面是一個有機的結合體,它們彼此相互聯系又相互作用,因此,幼兒園課程要能推動幼兒的這幾方面都發展,要進行整體設計。
(3)幼兒的全面發展具體來說應是幼兒的身心各方面和諧發展。幼兒的發展除了身體的、認知的、語言的發展,也應有社會性的、情感的、交往的和道德的等方面的發展。
(4)幼兒的全面發展應是指通過教育促進每一個幼兒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充分發展。
(5)幼兒全面發展應是引導幼兒生動活潑、主動地發展的過程。教師設計的活動應符合幼兒的需要,讓幼兒充分地活動、主動地活動,力求使幼兒的活動性貫穿于活動發起、進行和結束的全過程中,使幼兒的活動達到預期的目的且能充分發揮其創造性。
(6)幼兒的全面發展是與適應未來社會對人才素質的要求緊密關聯的。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是時代的召喚和社會的需要,我們的幼兒教育應順應社會的需要,在幼兒教育現有目標基礎上滲透未來社會對人才素質的要求。
幼兒期是大腦發展最快的時期,智力的早期開發是幼兒發展的需要。智育在開發幼兒智力的同時,培養幼兒良好的智力品質,激發幼兒對知識探索的興趣與欲望,啟迪幼兒的智慧,幫助幼兒逐步學會學習,學會認知,為其今后不斷主動獲取新知識、創造新知識打好基礎。開發智力也是適應社會發展對個體要求的需要。
(3)德育
幼兒期是個性開始形成的時期,對幼兒實施德育是幼兒個性發展的需要。良好的個性品質對人一生的成長和發展都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幼兒的思想品質和道德素養在很大程度上也代表未來社會的文明程度,將會對我國未來的社會風貌、民族精神產生不可估量的影響。
(4)美育
美育通過藝術形象的魅力,潛移默化地感染和熏陶幼兒的心靈,使幼兒在感受美的同時,發展積極向上的精神和活潑開朗的性格,產生美好的情感和情緒體驗。
總之,體、智、德、美四育在幼兒的發展中具有各自獨特的作用,具有各自不同的價值,不能相互取代。幾個方面統一于幼兒個體的身心結構之中,體、智、德、美任何一方面的發展都與其他方面的發展相互促進、相互滲透、相互制約、不可分割。對幼兒的全面發展來說,不能偏廢任何一方面,任何一方面的偏廢都將影響其他方面的發展。
6.在實際教育過程中總有重智育輕體育,重知識輕道德的表現,簡述其原因。
答∶我國學校教育在實際教育過程中總有重智育輕體育,重知識輕道德的表現,這種現象的存在有著諸多方面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長期文化傳統的影響
作為有著五千年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人們較為重視給予兒童足夠的文化知識,至于其他方面則可忽視,這對今天幼兒教育也產生了不良的影響。
(2)家長的功利需要
由于獨生子女政策的推行,目前在我國城鎮家庭中獨生子女約占90%以上。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態十分普遍,許多家長過早地為孩子選擇職業定向,學習一技之長,希望孩子能夠在人才競爭中取勝。而作為學前教育目標當中一些基本的內涵則被忽視和削弱了,如學前兒童的人格培養、身體素質的提高、審美素質的提高等等。
(3)應試教育的壓力
由于升大學競爭和就業競爭的現實性矛盾,學校教育陷入應試教育的模式當中,而這種競爭也已經廣泛深入地影響到學前教育階段。在社會上風行的“零歲方案”、“神童方案”等無不反映出應試教育在學前教育中的影響。
正是由于上述原因,家長和幼教機構表現為重知識灌輸,輕能力培養;重智力培養,輕人格培養等錯誤傾向。一些幼兒園迫于家長的壓力或經濟利益的驅動,辦起了各式各樣的興趣班、特長班,干擾和影響了幼兒園全面發展教育目標的貫徹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