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簡答題
1.【答案要點】教育活動的基本特征是:
(1)教育活動的目的性;(2)教育活動的實踐性;(3)教育活動的雙邊性;(4)教育活動的三要素;(5)教育活動的多功能性。
2.【答案要點】組織和培養班集體的方法有:
(1)確定班集體的奮斗目標。(2)建立班集體的核心隊伍。(3)建立班集體的正常秩序。(4)組織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5)培養正確的輿論和良好的班風。
3.【答案要點】小學教師所承擔的職責是:
(1)教師是兒童知識的啟蒙者。(2)教師是兒童智慧的開拓者。(3)教師是兒童心靈的陶冶者。(4)教師是兒童健康的監護人。
4.【答案要點】小學課外活動的主要內容有:
(1)科技活動;(2)學科活動;(3)文學藝術活動;(4)體育活動;(5)社會活動。
5.【答案要點】小學教師應具備的職業道德是:
(1)愛國守法;(2)愛崗敬業;(3)關愛學生;(4)教書育人;(5)為人師表;(6)終身學習。
四、論述題
【答案要點】(1)在教學過程中,學生不僅是教師施教的對象,而且是學習活動的主體,應該使學生成為學習活動的主人。這是因為:學生是能動的主體,現代教育的特征是強調人的主體性,追求人的全面發展,充分發揮每一個人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主動地學,有個性地學,在參與中、活動中養成習慣,進而獲得科學知識和能力的發展。.與傳統的“教師中心論”相對,這是“學生主體觀”,承認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同時,學生具有主觀能動性,具有不同特殊素質,即具有個人的愛好興趣和追求,有個人的獨立意志。他不是消極地、被動地接受塑造,而是能意識到自己是被他人所塑造和改造的,從而有可能自覺地參與到教育過程中去。
(2)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在教學活動中,這個學習活動的主體能否得到積極主動的發揮,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是否善于讓學生成為學習活動的主人。相對于教師來說,學生的知識較少,經驗貧乏,獨立能力不強,加上傳統的教師權威的文化影響,學生具有依賴性和向師性,教師在學生心目中具有天然的權威性,這種天然的權威性是教師進行教育工作的重要條件。但學生對教師的依賴性并不意味著對教師的完全盲從,學生掌握知識,發展智力,培養能力,形成良好的品德,都必須通過自己的思維與實踐才能夠實現。因此,教師只有在尊重和調動學生主動性、積極性的基礎上運用自己的權威,才能促進學生的發展。
特別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