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與解析
一、單項選擇題
1.A解析:聯合國大會通過的《兒童權利公約》所確定的保護兒童的基本原則不包括無差別原則。
2.B解析:學生所享有的受教育權主要包括受完法定教育年限權、學習權和公正評價權。3.D解析:本題考查的是教學效能感的定義。
4.A解析:教師的個人效能感隨教師教齡的增長呈現出上升趨勢,因為隨著教師經驗的不斷豐富,教師的自信心也在不斷增強。
5.C解析:教師職業的最大特點是職業角色多樣化。
6.A解析:教師勞動手段的特殊性,決定了教師勞動具有示范性特點。
7.C解析:熱愛學生是教師必備的職業道德素質。
8.C解析:赫爾巴特在教學過程中強調系統知識的傳授、課堂教學的作用和教師的中心地位,是教師中心論的代表人物。
9.B解析:根據題意可知。
10.D解析:師生關系具有教學相長的特點。
二、多項選擇題
1.BD解析:學生是正在成長和發展中的人,具有極大的發展潛能和需要。
2.ABDE解析:現代的教育理念應包含在正確的教育觀中。
3.BDE解析:新型的師生關系要求在人格上,學生與教師是平等的;在社會道德上,師生關系是相互促進的;師生關系是一種朋友式的友好幫助的關系。
三、填空題
1.未成年公民2.個體與環境3.專業素養4.復雜性創造性示范性長期性5.教師資格制度6.科學文化教育理論教育能力7.憲法義務教育法
四、簡答題
1.(1)作為權利主體,學生所享有的合法權利主要包括人身權和受教育權,其中人身權主要包括身心健康權、人身自由權、人格尊嚴權、隱私權名譽權和榮譽權等。(2)學生所應履行的義務包括:①受教育的義務;②遵守法律、法規;③遵守學生行為規范,尊敬師長,養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為習慣;④努力學習,完成規定的學習任務;⑤遵守所在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的管理制度。
2.教師所應具備的良好的個性品質包括:(1)情緒穩定、性格開朗、興趣廣泛。教師應該情緒樂觀、穩定、興趣廣泛,對他人富有同情心和責任心。(2)有較強的自信心、堅定的意志和積極的進取精神。首先,教師應相信通過自己和學生的共同努力,一定能提高教育質量,獲得成功。其次,教師要有主動進取的精神,發揮自己的潛能。(3)善于合作,兼容并包。教師工作是個體性和協作性的統一,教是要善于合作,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3.教育能力是指教師完成一定的教育教學活動的本領,具體表現為完成一定的教育教學活動的方式、方法和效率。教師的教育能力是教師職業的特殊要求,也是成功進行教育活動的重要條件之一,表現在:第一,對所教知識進行加工處理的能力。一方面要善于把復雜的問題簡單化、抽象的問題具體化,便于學生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要把所傳授的知識處理成既符合教學大綱的要求,又適合自己和學生。第二,向學生傳授知識、施加影響的能力。這表現在:語言表達能力,語言是教育工作者的重要工具,是傳播知識和影響學生的重要手段;組織管理能力,組織和管理是使教育影響發生作用的組織保證,是教師不可缺少的能力。
五、論述題
1.(1)學生是具有發展潛能和發展需要的人。①學生是能動的主體。學生是活的能動體,他不是消極被動地接受塑造和改造,而是能夠自覺參與到教育過程中。②學生是具有思想感情的個體。學生有自己獨立的人格、需要和尊嚴,這一切都應當得到滿足和尊重。同時師生之間還有心理和情感上的聯系。③學生具有獨特的創造價值。處于學習期間的學生,身上蘊涵著巨大的創造潛能。教育就是要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創造潛能,對社會、對人類做出積極的貢獻。(2)學生是發展中的人,具有發展的可能性和需要。①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不同于成年人,有自己的獨特性。②學生具有發展的可能性和可塑性。小學生的身心發展非常迅速,身上潛藏著各方面發展的極大的可能性,具有極大的可塑性。③學生是具有發展需要的人。學生發展的可能性與可塑性轉變成現實性取決于學生發展的需要和個體與環境的相互作用,這主要是通過個體的社會實踐活動實現的。(3)學生是教育的對象。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有計劃、有目的、有組織地進行學習,學習是學生的主要任務,學生通過學習獲得身心的發展。
試題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