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判斷題
34.× 【解析】除了另有規(guī)定的高校教師外,申請認定其他類教師資格要達到《普通話水平測試等級標準》二級乙等以上。
35.√ 【解析】《教育法》規(guī)定:“任何組織和個人都不得以營利為目的舉辦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 一
36.√ 【解析】洛克在其所著的《教育漫話》中提出“白板說”,認為“人類之所以千差萬別,就是由于教育之故”。
37.× 【解析】學校傳統(tǒng)的影響一般不是通過強制性的要求實現(xiàn)的。
38.× 【解析】在階級社會里,教育具有鮮明的階級性。
39.× 【解析】兒童的發(fā)展過程不僅有生理成熟的過程,還有心理成熟的過程。
40.√ 【解析】學校教育是人類社會發(fā)展到一定歷史時期的產物。
41.√ 【解析】學校建筑作為學校文化中的表層文化即物質文化,越來越體現(xiàn)出它作為教育物質載體的綜合性文化功能。
42.× 【解析】小學的文化課屬于智育范疇的主要組成部分。
43.× 【解析】早教育要考慮兒童的年齡特征。
四、簡答題
44.【答案要點】(1)主張啟發(fā)式教學。
(2)強調教學要循序漸進。
45.【答案要點】(1)國家加強了對教育的重視和干預,公立教育崛起;(2)初等義務教育的普遍實施;(3)教育的世俗化;(4)重視教育立法,強調以法治教。
46.【答案要點】(1)復雜性;(2)創(chuàng)造性;(3)示范性;(4)長期性。
47.【答案要點】(1)普及性。小學階段教育是義務教育,是國家為每個適齡兒童提供的基礎教育,應提供均等的就學機會。
(2)基礎性。小學教育是為每一個學生今后的發(fā)展和從事終身學習打基礎的教育,是提高全民族素質的教育,不是精英教育、專業(yè)教育。
(3)發(fā)展性。小學教育的課程設置要給學生全面、豐富的發(fā)展留有充足的時間和空間,應有利于學生自主、多樣、持續(xù)的發(fā)展。
(4)可接受性。小學教育的課程要充分考慮小學生的認知特點,不能太難,也不能太容易,要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征。
五、論述題
48.【答案要點】(1)預防。對全體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學生不斷正確認識自我,增強調控自我、承受挫折、適應環(huán)境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
(2)治療。對少數(shù)有心理困擾或心理障礙的學生,給予科學有效的心理咨詢和輔導,使他們盡快擺脫障礙、調節(jié)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強發(fā)展自我的能力。
試題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