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填空題(每題1分,共15分)
1.亞里士多德的歷史性貢獻是他首次系統闡述了體育、德育、智育、美育__________的教育思想。
2.杜威是__________教育的代表。
3.漢代采納了董仲舒提出的__________的教育政策。
4.__________ 制約著兒童身心發展的階段和發展特點,為一定年齡階段的身心特點的出現提供了可能和限制。
5.教育的內容和手段受__________的制約。
6. __________是相對于物質資本而言的,它也是一種生產力要素資本,對促進生產起生產起重要作用。
7.物質文化是學校文化的空間物態形式,是學校精神文化的物質載體。主要有兩種表達方式:一是 __________,二是設施文化。
8.教育的目的是社會需求的集中反映,它集中體現__________。
9.實施素質教育,就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__________為根本主旨。
10.國家規定__________是每個公民必須接受的基礎教育。
11.我國從2001年開始推行__________以“課程標準”取代原來使用的“教學大綱”概念。
12.教學的中心環節是__________ 。
13.1995年頒布的__________規定了我國小學德育的目標。
14.班主任評價具有__________ 、導向、激勵作用。
15.教育科學研究的起始環節是__________ 。
三、判斷說明題(先判斷正誤,再改錯;判斷錯誤不得分;每題5分,共25分)
1.全民教育是指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權利,但沒有教育程度的限制。
2.信息技術改變的是教育手段,但難以改變人們關于學習和教育的觀念。
3.能夠為人的身心發展提供前提的因素是教育。
4.師生關系在社會道德上是相互促進的關系。
5.德育過程與受教育者品德形成過程無關。
四、簡答題(共4題,每題5分,共20分)
1.怎樣理解和執行課程標準?
2.講授法為什么會稱為小學最常用的方法?運用這種方法基本要求是什么?
3.什么是德育模式?當代較有影響的德育模式有哪些?各種德育模式的代表人物和主要內容是什么?
4.簡述教師行動研究的實施步驟。
五、論述題(共2題,每題15分,共30分)
1.試述全面發展教育的構成及其聯系。
2.教師職業道德素養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最新試題:
歷年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