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山東省《小學教育學》全真模擬試題及答案(3)
一、不定項選擇題(每題1分,共30題,每題有一個或多個答案,多選或少選均不得分)
1.西歐中世紀的世俗教育主要是通過( )來進行的。
A.騎士教育
B.宮廷學校
C.教區學校
D.教士學校
E.平民教育
2.與古代教育相比,現代教育有許多特點,下列選項屬于現代教育的特點的是( )。
A.教育與生產勞動相脫離
B.教育具有階級性和等級性
C.教育面向全體社會成員
D.教育的科學化程度和教育水平日益提高
E.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
3.教育對文化發展具有促進作用,下列選項不能體現其促進作用的是( )。
A.教育具有篩選、整理、傳遞和保存文化的作用
B.教育具有傳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
C.教育具有更新和創造文化的作用
D.文化本身是一種教育力量
E.教育本身是一種特殊的文化現象
4.要切實落實教育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我們應該( )。
A.提高各級黨政領導對教育基礎性、先導性、全局性戰略地位的認識
B.把實施科教興國、人才強國作為發展生產力的第一要務
C.加大政府對教育的投入,加快教育的發展
D.進一步動員社會資源,建立多元教育投資體制
E.建立和完善國家助學貸款制度,大力發展農村義務教育
5.關于制定教育目的依據,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據是個體本位論
B.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據是社會本位論
C.制定教育目的的依據應是社會發展要求和個體發展需求的辯證統一
D.制定教育目的的依據是國家法律
E.制定教育目的的是經濟的發展狀況
6.全面發展的教育由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和勞動技術教育構成,下列關于五育之間的聯系表述正確的是( )。
A.德育在全面發展教育中起著靈魂與統帥作用
B.智育在全面發展教育中起著前提和支持作用
C.美育在全面發展教育中起著動力作用
D.體育在全面發展教育中起著基礎作用
E.勞動技術教育在全面發展中起著方向作用
7.20世紀70年代,我國在基礎教育的探索中提出了加強“雙基”教育,這里的“雙基”是指( )。
A.基本技能
B.基礎知識
C.基本素質
D.思想基礎
E.教師基礎
8.培養人的活動是教師在教書育人和受教育者學習的過程中實現的,教師的作用主要體現在( )。
A.人類文化的傳播者
B.人類靈魂的工程師
C.人的潛能的開發者
D.人的精神的指引者
E.人的思想的導航者
9.教師的職業性質決定了教師角色的多樣化,下列屬于教師角色的是( )。
A.傳道者
B.授業、解惑者
C.榜樣
D.管理者
E.父母與朋友
10.下列選項中,關于教師權利表述正確的是( )。
A.進行教育教學活動,開展教育教學改革和實驗
B.指導學生的學習和發展,評定學生的品德和學業成績
C.按時獲取工資報酬,享受國家規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帶薪休假
D.參加進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訓
E.從事科學研究、學術交流,參加專業的學術團體,在學術活動中充分發表意見
11.我國對普通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的要求是( )。
A.忠誠于人民的教育事業
B.熱愛學生
C.具有團結協作的精神
D.以身作則,為人師表
E.良好的文化素養
12.根據課程的任務,可以將課程分為( )。
A.基礎性課程
B.拓展型課程
C.研究型課程
D.學科型課程
E.活動型課程
13.學生中心課程理論的三個流派為( )。
A.盧梭為代表的自然主義
B.杜威為代表的兒童經驗主義
C.羅杰斯為代表的人本主義
D.施瓦布為代表的兒童經驗主義
E.布魯納代表的自然主義
14.課程計劃對學校工作的要求是( )。
A.以教育目的與任務為前提,體現課程結構的完整性
B.以科學的課程理論為依據,體現基礎性與多樣性
C.開足開齊課程
D.以教學為主,全面安排各項活動
E.認真監督和及時評價課程計劃的執行狀況
15.下列屬于課程資源的是( )。
A.教師
B.學生
C.教學過程
D.教材
E.學校
最新試題:
歷年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