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項選擇題
1.【精析】A教學策略即教師采取的有效達到教學目標的一切活動計劃。
2.【精析】A教師組織課堂空間的方法一般有兩種:第一種是按領域原則來安排課堂空間,第二種是按功能安排課堂空間。
3.【精析】D蘇聯心理學家維果斯基提出了發展性教學的主張。
4.【精析】C所謂任務分析指教學目標逐級細分成彼此相連的各種子目標的過程。
二、填空題
1.模仿操作習慣化2.概念和原理3.行為主體行為條件4.自身的學習
三、簡答題
1.對發現教學的教學設計,布魯納提出了四項原則:①向學生解釋清楚學習情境和教材性質。②配合學生的經驗,適當組織教材。教師要在研究教材和考查學生實際的基礎上,根據教材內容設計一個一個的發現過程。教師要仔細設計要問的問題,排列好例子,確保參考材料和設備充足,以促進學生進行自我發現。③根據學生心理發展水平,適當安排教材難度與邏輯順序。④材料難度要適中,以維持學生的內部學習動機。材料太容易,學生缺乏成就感;材料太難,學生容易產生失敗感。
2.個別化教學是指讓學生以自己的水平和速度進行學習的一種教學策略。個別化教學大
致包括這樣幾個環節:①診斷學生的初始學業水平或學習不足;②提供教師與學生或機器與學生之間的一一對應關系;③引入有序的和結構化的教學材料,隨之加以操練和練習;④容許學生以自己的速度向前學。
四、論述題
合作學習是指學生以主動合作學習的方式代替教師主導教學的一種教學策略。其目的不僅是培養學生主動求知的能力,而且是發展學生合作過程中的人際交流能力。
合作學習在設計與實施上必須具備五個特征:①分工合作。是指以責任分擔的方式達成合作追求的共同目的。②密切配合。是指將工作中應在不同時間完成的各種項目分配給各個人,以便發揮分工合作的效能。③各自盡力。合作學習的基本理念是取代為了獲得承認和評級而進行的競爭,轉而同心協力追求學業成就,因為合作學習的成就評價是以團體為單位的。④社會互動。合作學習的成效取決于團體成員之間的互動作用,即大家在態度上相互尊重,在認知上集思廣益,在情感上彼此支持。⑤團體歷程。是指由團體活動來達成預定目標的歷程。這些團體活動包括如何分工、如何監督、如何處理困難、如何維持團體中成員間的關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