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論述題
1.【答案要點】人的思維與人的實踐活動分不開,幼兒的思維發展更是如此。幼兒的思維是在同周圍現實環境相互作用的活動中不斷發展起來的。因此,我們應該高度重視幼兒的各種活動,一方面,要針對幼兒思維的特點去組織幼兒的活動;另一方面,要有意識地在活動中發展幼兒的思維。
(1)幼兒概括能力的發展特征與幼兒的活動。幼兒思維概括能力的發展主要處于形象概括的水平。幼兒不易掌握事物的本質特征,在實際教育活動中,應該理解幼兒概括能力的發展特點,盡可能為幼兒提供易于理解的概念,在實際活動中發展幼兒的概括能力。
(2)問題情境與幼兒思維的發展。幼兒階段常常對許多事物表示好奇,提出各式各樣的問題。幼兒能否對事物進行思考、是否有思考的積極性,依賴于一定的問題情境,教師組織的活動能否成為幼兒的問題情境,這與問題的選擇有很大關系。為了發展幼兒的思維,教師所組織的活動一定要符合幼兒的思維水平,符合幼兒思維的特點。
(3)幼兒的提問與幼兒的思維。由于提問是幼兒思維活動的積極表現,我們應該以積極的態度鼓勵幼兒提問,對幼兒的提問“聞問則喜”,為幼兒的思維活動創造寬松的氣氛,培養幼兒思維的熱情。
(4)幼兒的具體形象思維與幼兒的活動。首先,要為幼兒提供大量可以直接感知的玩具與活動材料;其次,為幼兒提供活動與操作的條件與機會;再次,在活動的過程中為幼兒提供較多形象可愛的玩教具,可以有效地促進幼兒向具體形象思維水平過渡,并提高幼兒的形象思維能力。最后,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對事物的認識興趣,組織豐富的活動使幼兒在活動中積極思考問題。
2.【答案要點】影響兒童心理發展的因素多種多樣,歸納起來有遺傳、生理成熟、環境和教育等。
(1)遺傳和生理成熟。遺傳素質是兒童心理發展的物質前提。幼兒正是在這種生物的物質前提下形成了自己的心理。遺傳對幼兒心理發展的作用主要表現在如下兩個方面:遺傳為幼兒心理發展提供最基本的自然材質,正常的大腦和神經系統是幼兒心理發展的基礎;遺傳奠定了幼兒心理發展個別差異的最初基礎,它規定了每個兒童心理不同發展的可能性。
(2)環境和教育因素。環境對兒童心理發展的影響,主要指社會生活條件和教育的作用。在不同的社會生活條件和教育條件下,兒童心理發展會產生截然不同的結果。環境對兒童心理發展的影響作用主要體現在如下兩個方面:環境使遺傳和生理成熟所提供的心理發展的可能性變為現實。遺傳素質僅僅是物質前提。沒有環境的影響,心理發展不會由可能性轉化為現實;社會生活條件和教育是制約兒童心理發展水平與方向的重要因素:首先,社會生活條件與教育水平影響幼兒的心理發展的水平;其次,兒童與成人的交往活動對兒童心理的形成與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影響作用;再次,具體的生活條件和教育條件是形成幼兒個別差異的最重要條件。影響幼兒比較多的具體環境主要有家庭、幼兒園、社會托幼機構和電視等各種媒體。
六、案例分析題
【答案要點】(1)孩子的言行舉止說明:孩子正處于心理的高速發展時期,也是心理發展的敏感期。比如,提出“星星為什么還眨眼睛”、“月亮為什么不睡覺”,說明思維的發展出現了最初的概括和推理;想象的發生,把對周圍世界的認識進行了延伸、擴展。
“不聽話”說明孩子最初的獨立性的出現;“故意用手撿米粒放進嘴里”說明孩子動作技能的發展,對新的動作產生了興趣。會說“媽媽辛苦了”,說明兒童已開始使用抽象的詞語,但還經常需要和具體活動聯系在一起。
(2)這個時期,幼兒教育應注意:①保護孩子的探究精神,但要和重視安全結合起來。比如,走凸凹不平的路,既要防止摔傷,又不要打擊孩子的積極認知興趣。②對于孩子“反抗期”的執拗,要注意教育,不要養成任性的性格,同時又不能恥笑、威脅孩子。③對待孩子的獨立性,要注意教育,防止養成執拗性的同時,也要防止形成懶惰、依賴、無獨立愿望的不良性格。
相關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