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名詞解釋
1.再造想象:是指根據語言文字的描述或圖形、圖解、符號等非語言文字的描繪,在頭腦中形成相.應新形象的過程,其新形象一般是以前已經存在的。
2.內部言語:兒童身心發展到一定水平的產物,是外部言語的內化,是思維過程的依靠,對心理活動有調節和控制的作用,幼兒內部言語的產生也是幼兒心理發展水平的一個質變。
3.美感:指人對事物審美的體驗,它是根據一定的美的評價而產生的。兒童對美的體驗也有一個社會化過程。
4.氣質:指一個人所特有的、主要是生物決定的、相對穩定的心理活動的動力特征,主要表現在心理活動的強度(反應的大小)、平衡性(興奮或抑制的優勢)及靈活性(轉換的速度)、指向性(有人傾向于外部事物,有人傾向于內心世界)方面。氣質的特點包括天賦性、遺傳性、穩定性。
5.自我意識:是對自己所作所為的看法和態度,包括對自己存在以及自己對周圍的人或物的關系的意識,就是自我意識。
四、簡答題
1.【答案要點】3~6歲兒童注意發展的特征是:無意注意占主要地位,有意注意逐漸發展。(1)無意注意占優勢,其發展表現為:刺激物的物理特性仍然是引起無意注意的主要因素;與興趣和需要關系密切的刺激物,逐漸成為引起無意注意的原因。(2)有意注意的初步形成,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水平低、穩定性差,依賴成人的組織和引導,有如下表現特點:有意注意受大腦發育水平的局限;幼兒的有意注意是在外界環境,特別是成人要求下發展的;逐漸學習一些注意方法;幼兒的有意注意是在一定活動中實現的。
2.【答案要點】記憶在幼兒心理發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現:(1)記憶在知覺的基礎上進行,而知覺的發展離不開記憶。知覺中包括著經驗的作用,特別是知覺恒常性和空間知覺,更和經驗密切相關,而經驗的積累主要靠記憶。(2)兒童的想象和思維過程依靠記憶,記憶把知覺和想象、思維聯結起來,使兒童能對知覺到的材料進行想象和思維,兒童最初的原始的想象和記憶不容易區分。(3)兒童學習語言靠記憶,記住聲音的語義,交際時對句子的理解和連貫性的保持也需要記憶。(4)兒童情感、意志的發展受記憶影響,記憶使兒童積累一些情感體驗的經驗,從而使情感豐富起來。意志行動離不開記憶。
3.【答案要點】幼兒思維方式發展變化的趨勢表現為:(1)直觀行動思維,主要以直觀的、行動的方式進行,主要特點是:思維是在直接感知中進行的;思維是在實際行動中進行的;典型方式是嘗試錯誤,主觀上無預定目的和行動計劃。(2)具體形象思維,依靠表象,即事物在頭腦中具體形象的聯想進行,是幼兒思維的典型方式,是在直觀行動性的基礎上形成和發展起來的。(3)抽象邏輯思維,反映事物的本質屬性和規律性聯系的思維,是通過概括、判斷和推理進行的,是高級思維方式。嚴格說,學前期只有這種方式的萌芽。
4.【答案要點】3歲幼兒堅持性的發展水平很低,在某些條件下能夠開始有意識地控制自己的行動,但是行動過程不完全受行動目的制約,堅持時間極短。在實現目標過程中,困難枯燥會使他們失去堅持完成任務的愿望和行動;許多情況根本不能接受堅持性任務。堅持性發生明顯質變的年齡在4~5歲,是幼兒堅持性發展變化最迅速的年齡,也是受外界影響波動最大的年齡。實驗表明:4~5歲是幼兒堅持性發展最關鍵年齡。正是在這個年齡,外界環境對幼兒堅持性的影響最大。
相關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