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參考答案]課題:營造藝術的情趣和意境
課時:1課時
教學目標:

教學思路:
本課屬欣賞評述課型,只有讓學生充分體驗、感受到美術作品中那份情趣和獨特的意境,才有可能結合自己的生活欣賞評述作品。在意境的體驗方面,可以借助多種輔助手段,與文學、詩歌等學科相聯系,充分調動學生的視覺感官,使學生對美術作品中的情感和文化內涵體驗更加深刻。而在美術作品中的情趣感受方面,則可以結合生活中相關的情節、情景,通過比較、聯系,展示生活美與藝術關之間的關系,幫助學生正確地把握作品的精神內涵。
本課可運用比較法、情境教學法和探究法等教學方法。分兩個環節進行學習,每個環節都圍繞一個主要問題,按照感受、分析、欣賞的次序展開。第一個環節是:情趣盎然的美術作品??梢韵冉M織引導學生對其中一兩件作品進行分析探討,主要圍繞問題:“你覺得這幅畫申最有趣的地方在哪?…‘這樣表現有什么效果?”然后由學生嘗試欣賞評述幾件其他的作品。第二個環節是:情境交融的意境。先結合詩歌、音樂讓學生感受畫面的內涵,然后組織學生圍繞“作品中表現的是怎樣的意境?妙在何處?”進行討論,最后由學生針對作品中的意境進行欣賞評述。
教學建議:
本課的主要內容是圍繞著情趣和意境展開學習的,因此,情境教學是本課比較重要的教學方法。在課前制作課件時要精選圖片、音樂、視頻等,要讓這些因素充分調動學生的情感。
課前準備:
教師布置學生準備幾張自己覺得很有趣的照片(內容不限),選擇部分具有代表性的照片運用到課件中。為學生準備相關的學習輔助資料,包括課文中所涉及的作品信息、畫家生平、創作背景等,也可以為學生提供拓展用的一些學習資料和一些相關的網站。
教學過程:
1.引導階段:
播放課件,展示學生提供的“有趣的照片”,和同學們一起分享。表揚這些學生都是生活中的有心人,捕捉到這么生動有趣的照片。
師:下面我們來看看藝術家是如何表現富有情趣的作品的。
2.發展階段:
第一個環節:感受與比較分析。
教師組織學生欣賞一組相關的美術作品,引導學生對其中一兩件作品進行分析探討,主要圍繞問題:“你覺得這幅畫中最有趣的地方在哪?這樣表現有什么效果?”從畫面的構圖、構思及不同尋常的方面引導學生分析理解。
(齊白石的《青蛙》中右上角被蘆草纏住腳,正在掙扎的小青蛙,便是畫面中最有趣的地方,它和畫面左下方第三只大青蛙悠閑的姿態形成強烈的反差,增強了畫面的戲劇性效果。夏加爾的作品《散步》中最不同尋常的地方便是畫面中被舉起的人物像放風箏一樣輕松地飄浮在空中,恰到好處地表現了畫家喜悅的心情)
為了更好地理解作品,教師可以簡單介紹作者及其繪畫特點等背景資料。
學生欣賞評述,并嘗試對其他的幾件美術作品在情趣的表現方面進行欣賞評述。
第二個環節:
(1欣賞、感受。播放多媒體課件,在詩歌、音樂配合下欣賞中國山水畫作品《獨釣寒江雪》和《李白詩意圖》,感受畫中獨特的意境。
(2)分析、探討。圍繞問題“作品中表現的是怎樣的意境?妙在何處?”展開討論。
(《獨釣寒江雪》可結合唐代詩人柳宗元的相關詩句對畫面表現的意境進行分析理解。畫面上只有一葉扁舟,一個漁翁在船頭垂釣,四周除寥寥幾筆微波外幾乎一片空白。畫家巧妙地以大片空白來展現江水之遼闊和釣者的悠閑,表現出空曠的空間及濃郁的詩意。畫家是以“空”當“實”,其實是“無聲勝有聲”,大大地增強了空間的表現效果,使畫面境界空靈,意趣盎然。而《李白詩意圖》則可直接根據畫面題寫的詩句的意境進行探討。所謂“詩是無形畫,畫是無形詩”。詩意有兩種表現形式,一種是詩與畫的有機結合,用畫來表現詩意,另一種是詩題在畫中,互相襯托,來表達畫家的感情。這幅作品同樣也是以大面積空白,表現了大地的空闊與蒼茫,很好地表達了思鄉之情)
(3)欣賞評述。嘗試對《桃潭谷鴨圖》進行欣賞評述。
3.展示與講評階段:
學生根據課后單元評價中的選擇題來進一步鞏固所學知識,運用所學新知識闡述自己選擇的理由。
4.本課小結:
師:追求意境的表現是中國傳統美學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畫的重要特征之一。意境是山水畫的靈魂,對意境的創造是山水畫家畢生追求的藝術境界。情趣和意境的表現體現
了畫家的思想、感情、文化修養等。生活中,美無處不在,你必須有一雙審美的眼睛才能感受到它的存在;生活的情趣也處處可見,但你必須是一個積極樂觀、熱愛生活、用心生活的人。同樣.只有熱愛生活、用心生活的藝術家才能發現和捕捉到生活中的情趣,通過巧妙的方式將其表現出來。
5.課后拓展及思考:
哪些因素會影響畫家表現情趣和意境的水平?
真題推薦:2014上半年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真題233網校真題解析班,全面分析考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