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備課
B.上課
C.課外輔導
D.作業的檢查與批改
17.德育工作的出發點是( )。
A.德育意義
B.德育內容
C.德育目標
D.德育任務
18.對教育結構的變化具有制約作用的是( )。
A.專業結構
B.學科結構
C.科技結構
D.生產力水平
19.“拔苗助長”、“陵節而施”違背了個體身心發展的( )。
A.階段性
B.順序性
C.不平衡性
D.互補性
20.素質教育是以培養( )為重點的教育。
A.聰明的頭腦
B.健康的體魄
C.高尚的道德
D.創新精神
21. “為人師表”是說教師必須具備( )。
A.專業意識
B. 專業態度
C.專業技能
D.專業品質
22.中國古代“內發論”的代表是( )。
A.荀子
B.孟子
C.孔子
D.墨子
23.裴斯泰洛齊的教育思想集中反映在他的著作( )中。
A.《大教學論》
B.《教育漫話》
C.《普通教育學》
D.《林哈德與葛篤德》
24.學生文化往往都是在日常的相互交往中,有關共同的價值觀念和行為方式,結為一個群體而表現出來的。因此具有( )。
A.正式性
B.特殊性
C.非正式性
D.情感性
25.遺傳素質為人的發展提供了( )。
A.現實性
B.必然性
C.方向性
D.可能性
26.教師職業的最大特點在于職業角色的( )。
A.系統化
B.專業化
C.專門化
D.多樣化
27.教學計劃的中心問題是( )。
A.開設哪些科目
B.學科開設的順序
C.各科教學的時數
D.各學科的教學方法
28.貫穿于各項教學活動中,指導教學工作的基本準則是( )。
A.教學規則
B.教學規范
C.教學原則
D.教學規律
29.小明寫了保證書,決心做到上課不再遲到。可是冬天天一冷,小明遲遲不肯鉆出被窩,以致又遲到了。因此,對小明的教育應從提高( )水平入手。
A.道德意志
B.道德認識
C.道德情感
D.道德行為
30.具有一定的適應性和參與性,通常以選修課或特色課的形式出現的課程是( )。
A.國家課程
B.學校課程
C.地方課程
D.拓展課程
您還可以看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