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選題
1. B【解析】杜威是實用主義教育學的主要代表人物,提出“教育即生活”的觀點。
2. A【解析】斯巴達重視軍事體育教育,它的教育目的是培養體格強壯、無條件服從、效忠國家的武士。
3. D【解析】布盧姆建立的掌握學習理論,把大多數學生的發展作為其核心內容,著眼于使所有的學習都達到一定的目標。
4. C【解析】赫爾巴特被譽為“科學教育學之父”,他的《普通教育學》是第一部規范形態的教育學著作。
5. D【解析】教育的經濟效益主要是通過勞動力再生產和科學技術再生產來實現的。
6. C【解析】互補性規律告訴我們,發展的可能性有些是直接可見的,有些是隱現的,因此應注重培養受教育者自信和努力的品質。
7. B【解析】格賽爾的雙生子爬樓梯實驗充分說明了成熟對個體發展的影響。
8. C【解析】培養目標是由特定的社會領域和特定的社會層次的需要決定的,也因受教育者所處的學校級別而變化。
9. C【解析】對學生指導和引導的目的是為了促進學生的自主發展,強調的是其主動性。
10. B【解析】題干中禁止吸煙的規定是為了保護學生的身心健康權。
11. A【解析】“六藝”、“七藝”是分科教學的,因此屬于學科課程。
12.D【解析】老同學不符合正式群體概念的內涵。
13. B【解析】測驗法是考核和測定學生成績的基本方法。
14. A【解析】學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長期性和反復性規律要求對品德形成和不良品德的克服不要操之過急,要經過多次的培養和矯正訓練。
18. D【解析】平行管理就是通過集體和個人的管理的結合,以達到增強管理的效果。
16.D【解析】英國是雙軌學制的典型代表。
17. D【解析】人的身心發展的各個方面是密切關聯的,可以互相補充。
18. A【解析】孟子是我國內發論的代表,他主張“性善論”。
19. C【解析】“兩個全面”是對學校貫徹教育目的的具體詮釋。
20. B【解析】這反映了一個教師崇高的職業道德素養。
21. C【解析】這種課程從問題的提出、方案的設計到實施及得出結論,完全由學生自己來做,注重研究過程甚于注重結論。
22.B【解析】題干正是發現學習的實質。
23. C【解析】題干所指是分組教學最突出的優點。
24. C【解析】馬克思主義認為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是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唯一方法。
25.A【解析】交往是班級人際關系形成和發展的手段。
26.B【解析】德育目標是教育目標的一部分,是教育目標在人的思想品德方面的總體規格要求。
27. A【解析】楊賢江是我國最早試圖用馬克思主義觀點研究教育問題的人,他于1930年出版了《新教育大綱》。
28. D【解析】學校文化是多方面、多層次的,濃縮于校園文化中。
29. A【解析】人發展的性質和方向受社會關系影響,而人發展的范圍、程度和速度不一定受社會關系影響。
30. C【解析】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全面發展的要求與我們的素質教育對人的要求是一致的,因此,我們推行素質教育也是在踐行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全面發展理論。
二、多選題
1. ABCDE【解析】根據課程評價的內涵及方法、步驟,我們可以推斷出課程評價具有導向、甄別、診斷、調節、促進的功能,故選ABCDE。本題難度較大,要求深刻理解課程評價部分的內容。
2. ABCDE【解析】本題考查班集體的特征,一個好的班集體應該具有如下特征: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與明確的奮斗目標;健全的組織機構與堅強的領導核心;嚴格的規章制度與嚴明的組織紀律;正確的集體輿論與良好的班風。
3.ABDE【解析】運用讀書指導法應該遵循以下要求:第一,提出明確的目的、要求和思考題;第二,教給學生讀書的方法;第三,加強評價和輔導;第四,適當組織學生交流讀書心得。
4.ABCD【解析】本題考查對常規訓練的理解和記憶,常規訓練的主要形式有:學生守則訓練、課堂常規訓練、衛生常規訓練、禮貌常規訓練等。
5.ABCE【解析】本題考查對CIPP評價模式的過程的記憶,CIPP評價模式是由背景評價、輸入評價、過程評價和成果評價,這四種評價組成的一種綜合評價模式。
6.ABCE【解析】課程評價的內涵包括:第一,課程評價的對象應是多元的;第二,課程評價是一個報考的過程;第三,課程評價必須對實現教育目的做出貢獻;第四,課程評價的直接意義是對被評價的課程提出質疑并為改進課程指明方向。
7.AC【解析】本題考查對學習化社會中終身教育特征的理解和記憶,學習化社會的終身教育具有如下特征:第一,全體社會成員的一生都處在不斷的學習當中;第二,社會能為每一個成員提供適當的教育。
8.ABCDE【解析】本題考查贊科夫的教育理論,贊科夫在其《教學與發展》中提出“高難度教學”、“高速度教學”、“理論知識起指導作用”、“理解學習過程”、“使所有學生包括差生得到發展”的五大教學原則。
9.BCD【解析】這三項都是班主任對班級的管理方式偏重于專斷的體現。
10.BCD【解析】我國高中課程設置要遵循時代性、基礎性、選擇性的原則。
11.ACE【解析】本題考查對教育科學研究方法的識記。近年來新興的教育科學研究方法有教育行動研究、教育質性研究、教育敘事研究。
12.ABD【解析】本題考查對教育科學研究類型的記憶以及對分類方法的理解,根據教育科學研究的功能,可以將教育科學研究分為發展性研究、評價性研究、預測性研究。
13.ABCDE【解析】本題考查教學的定義,教學是教師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指導學生掌握系統的科學文化知識和技能,發展智力、體力,陶冶品德、美感,形成全面發展的個性的活動。
14.AN2DE【解析】我國中學的德育原則有:導向性原則、疏導原則、教育的一致性與連貫性原則、尊重與嚴格要求相結合原則、因材施教原則。故ABCDE均不屬于我國中學德育原則,本題要注意審題,看清題干中“不屬于”的要求。
15.ABCD【解析】健全班級規章制度的基本要求:第一,認真討論,科學合理;第二,嚴肅慎重,相對穩定;第三,反復學習,堅決執行;第四,教育為主,不斷完善。故選ABCD。
16.BCDE【解析】本題考查教育科學研究的基本原則。教育科學研究要遵循的基本原則有客觀性原則、系統性原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原則、教育性原則。
17.ABE【解析】見大綱對學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發展的介紹。
18.CD【解析】教育既能傳遞和發展文化,同時也是一種特殊的文化。
19.ACE【解析】華生與洛克屬于環境決定論者。
20.ABE【解析】教育目的的功能有導向、評價和激勵。
您還可以看一下>>